陷入诈骗之网 :“工具人”与“受害者”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3月2日通报,2021年全国检察机关起诉“帮信罪”近13万人。同比上升超8倍,成为继危险驾驶罪和盗窃罪之后,起诉刑事犯罪人数排名第三的罪名。其中93%的人没有犯罪前科,意味着平时遵纪守法的普通人,也很容易陷入到诈骗犯罪的泥潭中。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周建平
“500万。”赵兴看着手机里的银行进账提示短信,吓出一身冷汗。几分钟后,又一条短信提醒他,钱已被全数转出。
作为一名20岁出头的大学生,几万元对赵兴来说已经是巨款了,看到百万级的金额,他意识到自己被牵扯进了不好的事,而且他可以肯定,这一定与“那件事”有关。
2019年6月,学校师兄给他介绍了一份兼职,一个星期1000块钱,只需要“弄点东西”。他起初犹豫不决,但同宿舍的同学都赚了这笔钱,他终于答应了。过程的确简单:赵兴跟着去了银行,师兄熟门熟路地带他坐到一个柜台前,一份份文件从窗口里递出来,他只管在上面签字。
他隐约了解到师兄是在用他的名义注册公司,开设对公账户。对此,师兄的解释是“朋友的公司需要账户走流水”。
其间他想过不干了,但师兄威胁要他赔钱。为了打消赵兴的疑虑,师兄还承诺事后会帮他注销账户。赵兴同意继续配合,在师兄的代理下,他在三个月内注册了6家公司。此后将近一年的时间,除了这两条转账短信,他没有收到任何公司与账户的消息,它们仿佛不存在一般。
2020年6月,在赵兴几乎以为“没事”了的时候,他接到了来自河南省新乡市原阳县公安局的电话。随后,他被带入看守所讯问,才知道,他名下的公司对公账户被用来接收诈骗的钱款。和他一同被拘留的,还有南京某大学城几所职业院校的其他10名学生。
“工具人”
赵兴在原阳县看守所里待了一个多月。进看守所的两周前,他刚从三亚旅游回家,而此时他正面临“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以下简称“帮信罪”)的指控,警方认定他为犯罪团伙实施诈骗提供了便利。赵兴很懵,他想起师兄对他说的,“能有什么事?只是弄个步骤而已。”他怎么也想不到,这个步骤把他自己弄进了牢房。
彭远是被拘留的11名学生之一,他的经历和赵兴很相似。带他去银行开账户的是认识了很久的初中同学,在确认不是办理借贷业务后,他很放心地在文件上签了字,3个账户换来1000元。
察觉到事情不对劲是因为第二年这个同学“消失”了,朋友圈也没再更新动态。彭远问了其他人才知道他可能坐了牢,于是和其他几个同学一起去公安局报案,交代了他们注册公司的事情。彭远一直以为,是因为他们报案,原阳县公安局才找到他们的。
事实上,案件的成立是因为早前出现了一名报案人。在赵兴和彭远毫未察觉的时候,一张诈骗的网络悄然铺开,犯罪团伙散布中奖或投资信息,诱使人们以“小钱”换取“大钱”,当金额增加到一定数额的时候,钱会被直接转走,再不返还。
原阳一名受害人被骗后报案,警方顺着打款账户追查到了卞某,从他的住处搜集到了数十套公司营业执照、银行卡等,并顺藤摸瓜,查清了一个以其为首涉及四十余人的买卖公司营业执照和对公账户的团伙,涉案的营业执照和对公账户多达239套,其中就包括了赵兴等人。据警方调查,先后有10名被害人向其中的对公账户转入了125万余元。两百多套对公账户记录的流水远不止这个数额,但因缺乏报案人,大部分流水无法追查来源和去向。
赵兴和彭远不认识卞某,通过各自的师兄或初中同学办理公司证件,这两个人再将收来的几十套证件卖给卞某,获利几万元;卞某也不是实施诈骗的人,他把证件卖给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梁淑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