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总喜欢反问对方?“诉诸伪善”往往只是为了发泄情绪
为什么我们如此沉迷于不首先反驳对方论点,而是节外生枝首先反问对方?答案当然太容易得到了:我们习惯比烂,我们喜欢发泄情绪,我们并不认为需要“讲理”,我们更热爱“谈情”。或者,我们有这样那样的利益诉求,我们有太多不愿承认的错误。我们很少愿意践行孔子的道德哲学,也更难达到苏格拉底反诘的境界。
责任编辑:陈斌
生活中随处可见反问句,网络上更是车载斗量。比如情侣之间吵架,“你今天怎么这么敷衍?”“那你上周干嘛迟到?”“你这样有意思吗?”“我怎么了?”……这样的对话,至少会坏掉半天的心情。又比如网上的论战,“甲国进攻乙国,赤裸裸的入侵。”“那丙国侵略的时候又如何?”……接下来的对话,恐怕会以对骂结束。
一旦言说的双方交替使用反问句彼此指控,那么这次交谈大概会有以下两种走向:一、双方彼此解释对方的反问,然后消除分歧,达成共识;二、连珠炮式的反问最后只能引发攻击性语言的军备竞赛,最终脱离就事论事的“常规战争”,变成彼此人身攻击的“核战争”,不欢而散。
很显然,第二种场景在生活中更为常见。反问句通常只会让沟通更加艰难,生活更不容易,情绪更趋崩坏。理想的状况当然是交谈双方“见贤而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在“闻过则喜”的情况下,互相砥砺,一同进步,“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但很遗憾,即便是至亲好友之间,频繁的反问句仍然会让沟通陷入僵局,甚至演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