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全球化的十字路口
球化在2008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我不敢预测。但是,我深信中美合作及领导力将决定未来。
责任编辑:余力
■外部观察
12月,我在新加坡的一个国际会议上,听到一位印度学者提出G2的概念,即中美合作领导全球的意思。G2的提法,过于简单,但可见世界各国对中美领导力寄予的期望
肖耿
就像一个地球村里全球化的见证人,我在2008游学海内外,一年游历下来,感受最深的是全球化面临的挑战与机会。全球化在2008已经走到了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何去何从?我不敢预测。但是,我深信中美合作及领导力将决定未来。
2008,中国经历了雪灾、汶川地震、奥运会、载人飞船的大悲大喜,让世界刮目相看。我在北京的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里接待了无数国外著名学者及高官,他们无一例外对中国的变化感到由衷的振奋及佩服,对中国的将来寄予极大的期望。
而在美国,9月爆发了一场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整个投资银行业几乎全军覆没,一时间恐慌遍及全球。谢天谢地!美国及全球的金融体系在急救室里折腾了几个月后终于活下来了。但目前没有人想计算,也没有人能计算得清楚金融海啸导致的损失有多大,它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美国人的悲观情绪在11月4日总统大选的那个晚上被一扫而空,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以压倒性多数选出了!当天晚上我正在华盛顿,见证了美国选民通宵庆祝奥巴马当选的感人场面。奥巴马一时间风靡世界,并迅速组建了堪称“梦幻组合”的政府班子,到目前为止,他还没有让大家失望。
2008年风靡美国精英阶层的一个中文词汇是“危机”(美国人翻译成 dangers andopportunities)。中美及全球在2008年末面临的最大危机是什么?短期是金融海啸,长期则是全球气候变化、能源供给及环境恶化。
金融海啸下,美国失业人数估计将增加二三百万。可是谁也没想到,金融海啸很快导致大量的中国农民工失业,人数可能是美国新增失业人数的十倍、二十倍。中国政府出台了出乎预料的果断、坚决及史上最大规模的财政刺激政策,让出席G20峰会的各国领导大开眼界。中国也是少有的几个继续购买美国国债的国家。
金融海啸导致原油价格在每桶150美元与30美元之间激烈震荡。当油价升到每桶150美金,考虑替代能源及节能减排很自然。但油价跌到每桶30美元,许多替代能源将不再有经济效率。怎么办?
展望2009年,许多朋友比较悲观,认为在海啸肆虐下,贸易保护主义将抬头,节能减排及应对气候变化的运动将受阻,全球经济有可能进入L型的日本式持久经济衰退。
这些担心不无道理,但我还是谨慎乐观。综观全球知识技术积累、制度创新经验及政治格局,今天的金融海啸正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全球合作的机会。金融危机及气候变化是实实在在的全球性挑战,需要全球化的合作视野及策略,也就是必须从各国相互竞争、你死我活的冷战心态,彻底转变到各国互惠互利的战略伙伴心态上来,特别是对中美这两个大国。
今天人类掌握的技术及资源足够全世界每个人过上小康生活,问题是我们的政治、社会、经济、市场、文化制度还没有能力充分利用我们已有的资源、技术、经验及领导力。美国在技术、市场、及民主政治方面的领先,中国在组织资源、经济社会规模、及制度改革方面的经验及成就,为中美在不远的将来领导全球化向健康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汶川地震时,有位记者问我,美国应该如何帮助中国,及中国需要怎样的帮助,我当即回答,中国应该请求美国提供其最先进的高清晰卫星图像及高科技救援技术,帮助灾区营救幸存者,这正是中美建立互助互信的最好时机。我后来了解到,美国也确实在最短时间向中国提供了震区高清晰卫星图片,而且华盛顿附近有一个高科技灾难救援特别分队在地震几小时后就做好了奔赴灾区的准备。
中美在 2008年的高层经济战略对话中签署了能源环境合作十年规划,这是中美合作领导全球化的典范。美国在技术上远远领先中国,但中国在能耗、人口、实体经济规模上远超美国。美国现在是负债累累,而中国则储蓄率极高,中美合作,互利互补,将奠定全球化的基础。
12月,我在新加坡的一个国际会议上,听到一位印度学者提出G2的概念,即中美合作领导全球的意思。G2的提法,过于简单,但可见世界各国对中美领导力寄予的期望。我希望2008年成为一个历史转折点,从此之后,中美将充分发挥其各自独有的在国际事务中的领导力,将全球化领向一个健康的发展方向。
(作者为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及布鲁金斯学会桑顿中国中心资深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