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四十余年,日本 “宽松教育”反而加剧社会阶层固化?

日本开启了教育改革之路,“宽松教育”成为主导日本基础教育的战略方针。1980年第一次教育改革后,中小学的课本开始迅速变薄。

“宽松教育的两大支柱,教育的多样性和自我责任,已经拉大了阶层的差距。”

责任编辑:于冬

按照1955年实施的《关于义务教育诸学校国库负担设施费法》,小学生的上学距离上限是四公里,初中生不许超过六公里,孩子上下学不用家长来回接送。 (熊燕妮/图)

北京冬奥会上,大谷翔平、羽生结弦和高木美帆等三名日本选手崭露头角。

更巧合的是,他们都出生在1994年。此外,1994年出生的日本体育明星还有在世界游泳锦标赛夺得4枚金牌的濑户大野,以及里约奥运会金牌得主萩野公介。

这一代人被称为“宽松世代”,又一次触发日本社会对“宽松教育”的争议。

从“填鸭式教育”到“宽松教育”

所谓“宽松世代”是指1987年到2004年出生的日本年轻人,日本时尚杂志《FLASH》的文章认为,高木美帆等“94年组”的成功与“宽松世代”的教育密切相关,每一名学生都有更充分的时间去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94年组”几乎都在宽松的教育中成长。从2002年开始,学校还实施每个星期休息两天的“双休”制度,让高木美帆等体育爱好者得以利用休息时间从事所喜欢的运动。

“生活条件已经大幅改善,我们为什么还要自己的孩子学得那么苦?”四十多年前,面对着来自家长群体的呼声,日本政府开启了一场“宽松教育”改革。

学校首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大幅削减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导入绝对评价,不搞排名、不与其他学生进行比较,努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在“宽松教育”改革之前,日本教育一直备受“填鸭式教育”的诟病。二战失败后,日本的经济和社会百废待兴,日本政府决定走文化兴邦、科技兴国之路,举国发展教育,并推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日本是典型的“学历型社会”,终身雇用、年功序列制以及企业内部工会组织,被美国国际政治经济学者罗伯特·吉尔平(Robert Gilpin)等认为是支持日本战后快速崛起的三大重要原因,而这都离不开教育改革和高额的教育投入。

高额的教育投入,带来了高额的经济回报。1955年,日本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并连续二十多年保持10%左右的年均增长率。1968年,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跃升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星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