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头半岛:深圳从这里开始
有人说,在南头半岛,蛇口像只蝴蝶,扇扇翅膀,就改变了世界。这次,不说这里四十多年的沧海桑田,从1800年前一块刻着九九乘法口诀的汉砖说起,从1700年前“得宝而安”的宝安县说起……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17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杨嘉敏
已经无法知晓是谁了,或许是一位制砖的工匠,或许是一位误入窑场的学童。总之,在横竖码放的砖坯中,他随手端起一块,趁着湿软,抹平表面1/3的网状纹络,然后一边默念,一边竖刻:九九八十一、八九七十二……1800多年后,在深圳博物馆,我见到了这块烘烧成青灰色的条砖,长37宽17厚4厘米,局部呈玻璃状釉层。据讲解,这是首次发现的记有汉代乘法口诀的铭文砖,表明中原文化在当时的岭南得到了推广。
铭文砖并非刻意为之的随葬品,而是砌筑墓室的建材。1981年,深圳百废俱兴。9月某天,文化站干部刘均雄途经一片工地,惊讶地发现推土机轮胎下挣扎着无数青砖。出于职业敏感,他立即做了汇报。抢救性发掘就此展开,18座西汉至南朝的古墓葬从沉睡中苏醒。两个月后,现场收尾。专家带走数块编号M3东汉墓的古砖及其他文物,存进库房。过了七八年,整理简报时,不同凡品的铭文砖才被慧眼挑出。
出土铭文砖时,红花园还是南头半岛北端的一处海滨台地,能轻松眺望前海(深圳一侧的珠江口)翻滚的波涛。南头半岛位于深圳市西部,是划分前海、后海和伶仃洋的一方狭窄陆域,约70平方公里(人工填海约16平方公里)。如今,这里街道平坦,两旁的榕树、楼宇连绵不绝。显然,三四十年的工夫,人力就重塑了这里,山丘铲平,滩涂填埋,海岸线不断地推远……包括红花园在内的,那些曾以捕鱼、晒盐、种稻、养蚝为业的村庄,都被城市化的浪潮席卷而去。
幸运的是,一座古老城池留存了下来。向西,拐过街角,往北,走上一架人行天桥时,我看见了它——南头古城。
海边的古城
公元前111年冬,西汉攻灭割据岭南的南越,析出南海、苍梧等九郡。南海郡丰饶的海盐资源,令汉武帝龙颜大悦。翌年,设番禺盐官于今南头一带,将海盐产销收归官营。因地处岭南东部,又称“东官”。城池则出现于三国末年,东吴在此构筑的“司盐都尉垒”。
衣冠南渡后,中原人口大量涌入江南、岭南。331年,东晋拆南海郡东部和南部,“立东官郡”管辖六县,即今广东东南部及福建云霄、诏安;宝安作为首县,囊括珠江口两岸,即今香港、深圳、东莞、番禺南部、中山、珠海及澳门。至于宝安县名的由来,说法有三,皆取“得宝而安”之意:其一,南头城北80里,今东莞黄江有山产银称宝山;其二,县境海域出珍珠之宝;其三,盐,“国之大宝”。
南朝时,郡治迁离,郡名被梁武帝改为东莞郡,理由是当地咸淡水交汇,生长一种叫“莞”的野草,这也是后来东莞县得名的渊源。
590年,隋朝撤销东莞(官)郡,宝安县改属广州。那个时候,因造船术的进步,珠江下游的广州崛起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南头半岛,也由此成为广州外港之一。736年,唐朝设立屯门军镇,拱卫今深港一带,保护海上贸易。757年,唐肃宗以叛将安禄山“为国仇,恶闻其姓”,下旨改换带“安”字的地名。宝安县更名东莞县,县治迁往到涌(今东莞市莞城街道)。此后至宋元,作为海防部署,屯门以“砦”“巡检司”等名目存续,直到明朝洪武年间,演化为专属地名屯门。
屯门位于香港新界西北部,与南头半岛隔后海(今深圳湾)相望。《新唐书·地理志》“广州东南海行,二百里至屯门山”中的屯门山,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刘小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