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水“下半场”:不鼓励各地追求过高的优良水体比例

我国水环境理化指标方面的治理成效相当显著,但还存在一些明显短板,比如一些地方生态用水的保障明显不足,河流、湖泊断流干涸的现象还比较普遍;城乡面源污染治理还存在瓶颈;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水生态系统严重失衡的局面还十分突出。

责任编辑:汪韬

2021年11月11日,江苏泰兴市虹桥镇长江生态湿地。 (新华社记者 杨磊/图)

从氨氮、pH值等理化指标看,我国水环境已经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但水生态系统等方面还存在明显短板。

“要防止单兵突击的局面在水上出现。”2022年1月24日,生态环境部总工程师、水生态环境司司长张波在生态环境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不宜在“十四五”期间过于追求以水环境理化指标评价为主的优良水体比例。

张波透露,水生态保护修复难题成为接下来必须突破的任务。“十四五”期间将在长江流域开展水生态试点,探索建立水生态保护机制,通过长江流域的重点突破来带动全国的水生态保护修复。

发布会现场。 (生态环境部/图)

理化指标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知了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