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虎年,中国人迎来一个特殊的春节,不仅因为新冠疫情,更因为冬奥会在家门口举办。
从1924年的法国夏蒙尼,到2022年的中国北京,冬奥会走过了98年。从1988年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到2022年的“双奥之城”,中国在这个冰雪赛道上冲刺了34年。叶乔波实现奖牌零的突破,杨扬首夺金牌,王濛一届冬奥取三金,一代代运动员披荆斩棘,书写着属于中国冰雪运动的艰辛与荣光。
从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办成功开始,冬奥会进入了北京时刻。
近七年的准备时间,似乎转瞬即逝。这是一个巨大的冰雪竞技场,有的赛道上奔跑的是运动员,滑冰项目欲续写辉煌,滑雪项目则渐入佳境,车橇项目将从零开始;有的“赛道”上奔跑的是教练、防疫人员、志愿者,他们是在和自己赛跑,与时间争先后;在更广的维度上,吉祥物、火炬亦在各自“赛道”上,追逐者寄望的,是谋划这次大国赛会的风范展示。
正月初四,这一条条赛道都通往同一个目的地: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人物与故事,我们将逐一呈上。
从1924年的法国夏蒙尼,到2022年的中国北京,冬奥会走过了98年。从1988年的加拿大卡尔加里,到2022年的“双奥之城”,中国在这个冰雪赛道上冲刺了34年。叶乔波实现奖牌零的突破,杨扬首夺金牌,王濛一届冬奥取三金,一代代运动员披荆斩棘,书写着属于中国冰雪运动的艰辛与荣光。
从2015年7月31日北京申办成功开始,冬奥会进入了北京时刻。
近七年的准备时间,似乎转瞬即逝。这是一个巨大的冰雪竞技场,有的赛道上奔跑的是运动员,滑冰项目欲续写辉煌,滑雪项目则渐入佳境,车橇项目将从零开始;有的“赛道”上奔跑的是教练、防疫人员、志愿者,他们是在和自己赛跑,与时间争先后;在更广的维度上,吉祥物、火炬亦在各自“赛道”上,追逐者寄望的,是谋划这次大国赛会的风范展示。
正月初四,这一条条赛道都通往同一个目的地:北京冬奥会。赛道上的人物与故事,我们将逐一呈上。
查看全部
热点新闻
冬奥影像
- 00:45
张家口的冰雪运动热
近年来,张家口市全力推进冰雪运动场馆建设。下辖的沽源县是著名的冰雪运动之乡,八十年代初,沽源已经是河北省体育局滑冰训练基地。2013年,张家口市冰上运动学校再次落户沽源,教学项目包括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等。沽源紧邻冬奥会赛区崇礼,借力冬奥会筹办举办成功打造了“冰雪文化节”“库伦淖尔冬捕节”等艺术盛会,拓展了库伦淖尔滑雪节、库伦淖尔渔猎文化节、冰雪欢乐嘉年华等旅游经济,将“冷资源”变为“热产业”,全面助力“绿色发展、生态强县”建设。 - 01:41
佟健谈青少年参与体育:要让孩子从小知道,失败是一种常态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庞清/佟健摘得花样滑冰双人滑银牌。退役后,佟健选择了创业。2022年北京冬奥会期间,他担纲出演《WE ARE ONE》冰上剧,演绎两位教练带领小队员备战花样滑冰比赛的故事。他说希望剧目能带出孩子们对中国花滑项目拼搏历程的回忆,还强调青少年参与体育,不只是拿成绩,最关键就是让孩子从小知道,失败是一种常态,尤其在体育这方面,通过不断地去打磨,让他们身心健康,形成对规则的认同。 - 00:57
冰墩墩自由什么样?他有一整面墙
今年35岁的北京人张文全,是奥运收藏爱好者。他拥有一整面墙的冰墩墩,早就实现了冰墩墩自由。他早在2019年就开始着手,各式冰墩墩的总量超过200件,几乎收集齐了所有款式。除了冰墩墩,也有像福娃之类的奥运产品,藏品总量五千多件。张文全表示,他觉得收藏很快乐,藏品是绝对不会出售的。 -
北京迎来虎年首场降雪 游人在故宫与冰雪共舞
-
寻找“冰墩墩”
这些天里,关注冬奥会的人们通过不一样的方式得到“冰墩墩”,从而得到属于自己的冬奥仪式感。
冰雪英雄
-
1999年,他们在首体创办了第一家民营滑冰俱乐部
从1999年回归冰场起,专业运动员出身的范军和杨晖在冰雪运动的社会化、市场化事业坚守了23年,接连不断地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专业运动员,也为许多业余爱好者提供了训练机会。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中国短道速滑接连夺金,有他们的功劳
这两个教练都来自韩国,都曾在短道速滑界创造了自己的传奇人生,他们的执教正给中国队带来新的变化和提升。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徐梦桃:四战冬奥会,飞身欲摘金
在北京,收获一枚冬奥金牌,被徐梦桃称作“生命里的向往”。与身体和技巧一起恢复的,还有久经磨砺而日渐强健的内心——“无论是健康还是伤病低谷,都要做当下最好的自己。” 2月14日晚,出战个人赛的徐梦桃将再次站上云顶的高台,扬手摘金。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胜负皆顶流,羽生只想跳4A
羽生结弦对完成4A这个动作的渴望甚至高过金牌。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
“冬奥F1”今晚决战,中国钢架雪车冲击冠军
钢架雪车是冬奥会速度最快的项目之一,最高时速可达到130公里以上,可称“冬奥F1”。因其危险性较高,在冬奥历史上曾两度被取消,直到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才再度成为冬奥比赛项目。 2月11日,男子钢架雪车决赛将在晚上20∶20开赛,中国运动员闫文港前两轮比赛排名第三,今晚他将冲击奖牌。 本文首发于南方人物周刊
图解冬奥
深度报道
-
风暴中起舞,花滑“天才少女”瓦利耶娃没有“金墩墩”
15岁的花样滑冰运动员卡米拉·瓦利耶娃曾被问道:“在你无路可退的时候,什么会鼓舞你?”如今,陷入一场风波的她,在冰面上跳起《波莱罗舞曲》。 -
中国冰壶队遗憾止步,但这项比赛有想不到的速度与激情
17日,北京冬奥会冰壶循环赛全部结束,战绩均为4胜5负的中国男女冰壶队最终分别排名第五、第七位。 值得注意的是,以年轻新秀为主的中国男女冰壶队,受缺乏大赛经验、心态不稳定等因素制约,未能如愿进入四强,但也在失利中经历了磨合与成长,未来他们的表现仍值得大众期待。 曾有人对冰壶俱乐部进行研究,发现大多数俱乐部成员的膝盖、背部、肩膀和臀部面临着过度使用带来的损伤,但几乎没有冰壶运动员会因为这些伤痛退出赛场。 -
生产冰墩墩的碳排放也被纳入,北京冬奥会如何实现碳中和?
北京冬奥会虽然不是第一届提出碳中和的奥运会,但确是碳中和“含金量”最高的一届奥运会——核算的温室气体种类最全面、时间尺度最长、透明程度最高。 冰墩墩雪容融等特许商品有织物、纸质、金属、塑料等不同材质,每一项都是独立的排放源;甚至观赛发放的小旗帜,也分为国旗和会旗两项排放源,“这是因为它们的尺寸和使用场景不同” 。 从此前大型比赛的经验看,观众一直是最大的排放源。其中出行占了大头,尤其国际航空器的排放量,“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引导观众尽量低碳出行、绿色消费,因为人类活动才是最大的排放源” 。 -
短道速滑为何判罚这么多:确保运动员生命安全是前提
没有发生碰撞的判罚,是因为运动员的行为影响了整场比赛的安全性。“如果规则允许这样做,可能会有很多运动员利用规则,去做更危险的超越。”短道速滑国家一级裁判张会感叹,“国际滑联的规则是真的以运动员的生命安全出发去制定的。” 2018年平昌冬奥会后,国际滑联开始制定更为详细的判罚手册,设置了一套标准的判罚代码。每逢国际大赛,中国的国际级裁判就会过来给队员们讲比赛规则,“哪里需要注意,哪里增加了新规则,会强调很多遍”。 短道速滑比赛场地使用“飞猫”摄像系统,由40台超高清摄像机阵列,3台8KVR摄像头全场环绕,能够实现360度无死角拍摄,“四面八方都能看得非常严密”。一些观众肉眼看来没有问题的动作,慢动作回看也可能发现是规则认定的危险动作。 -
北京冬奥时刻:冰雪运动传统的延续与重续
1.3万余名驾驶员和6800辆车辆保障着令吉尔迪亚盼望的旅程——他们往来于城内的32个场馆、32个服务设施、60家注册酒店和90个工作人员住地。 卢建回忆,谷爱凌在平地上进行前空翻、后空翻和侧空翻“就像跳绳一般轻松,太灵巧了”,他决定赞助其滑雪装备以及每年往返中美的机票。 午后刺眼的阳光晒得人发热,一个10岁上下的小男孩表情有些惆怅,“妈妈,再这么热下去雪就该化了。” (本文首发于2022年2月10日《南方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