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国发院院长姚洋:18岁之前的教育不应该是淘汰赛
别把竞争变成内卷。就像在经济学领域发表文章,只是看着别人的选题好发论文,自己也去写,这就是内卷,因为人家已经做过了。
教育问题是与社会公平的建设联系最紧密的。在一个现代社会,教育是每个个体成为完整的人的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东西。
100年前,18岁就需要结婚、工作。现代的孩子普遍晚熟,不能拿老眼光去要求他们,让他们14岁去读技校,18岁就去工作。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吴筱羽
◉ 编者按
2021年12月8日,《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了2021年度十大流行语。在这份反映社会热点的榜单上,第八条“鸡娃”、第九条“躺平”,依旧与2020年度十大流行语之一的“内卷”相关。
足见,“内卷”这一社会痛点,持续两年热度未减。
内卷,这个曾与小农经济息息相关的词语,频频在教育话题上引发焦虑情绪,而缓解内卷也是2021年“双减”政策出台的题中之义。在刚过去的2021年,许多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积极就教育内卷发言,我们访谈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学者,也希望来自他们的不同学科的知识、不同的学习和教学经历,能为普通人在2022年对抗内卷提供帮助。
系列访谈的第一篇,来自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
作为一位研究发展经济学的学者,过去一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针对教育话题频频发声。
2021年8月,姚洋公开表示,不支持中考分流,建议“取消中考,普及十年义务教育”。在他的设想中,九年义务教育可以改为十年,即小学五年,初高中合并五年,推行基础教育一贯制。此前,他还曾提出把义务教育年限提高到12年,在15年的时间内普及高中教育。
姚洋取消中考分流的观点,尤其赢得众多家长支持,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和人大代表梁建章等人也曾表示赞同。不过,早在2020年9月,教育部就曾表示,“目前还不具备缩短学制和将普通高中纳入义务教育的条件。”
关于一贯制的改革想法,与姚洋自己的人生经历不无关系。
1982年,姚洋考入北京大学地理系,硕士毕业后到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做过两年变压器厂职工。在他看来,计划经济时代的工人培养体系是很有价值的,初中毕业可以读技校,当了工人还可以再上大专。到了今天,过去的这种上升通路似乎随着中考分流而阻断了。
姚洋认为,这个时代的内卷问题,应该从教育这个根源上着手解决,他希望取消中考分流能成为解决内卷的良方,给予孩子更长的成才周期,让学生们成为“更完整的人”。
2021年11月30日和2022年1月4日,南方周末记者就内卷话题与姚洋进行了对话。
别把竞争变成内卷
南方周末:你曾提出将高中纳入义务教育,实行小初高十年一贯制。认为在你求学的年代,大学前的教育时间通常在9-10年,这个方案的可行性在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