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不愿被权臣当摆设, 为何汉文帝能成功,昌邑王却失败?

汉昭帝死后挑皇帝人选时,群臣推别的诸侯王,霍光“内不自安”,独独愿意选择刘贺,可能也是考虑到刘贺即使想走汉文帝的路线,自己也可防可控。毕竟,权臣也是很善于吸取前辈的经验教训的。

(本文首发于2022年1月6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图为汉文帝画像。 (人民视觉/图)

汉昭帝死了,没有子嗣,昌邑王刘贺被迎到长安来当皇帝,只当了二十七天,就被掌握实权的大将军霍光废了。

《汉书·霍光传》里,详细列了刘贺的许多罪名,大多数琐屑无聊,可大可小。所以历来学者往往相信,这实际上是一场权力斗争。霍光希望拿皇帝当摆设,而刘贺不甘心,霍光就容不得他了。班固没打算把这事写得太透,但刘贺的亲信被推上刑场时,喊的那句“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实际上已道破真相:相比霍光,自己想发动政变却动作慢了。

王朝中期,是政治斗争还有点底线的时代。刘贺毕竟是当过皇帝的人,就不杀了,甚至待遇也不能过分差,所以今天我们还能从他的墓里,发现那么多值得期待的东西。但绝不能容忍他还拥有自己的班底,所以刘贺当昌邑王时的臣子,霍光杀了二百余人。

因此,没有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陈玲玲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


150****5568
回复

150****5568

2022-01-12

郎中令换的蹊跷,在哪个朝代都是大事。😀🔍🤡

非的衣书包
回复

非的衣书包

2022-01-12

史学分析有见地,似乎是这个理

海燕
回复

海燕

2022-01-12

艾瑞莉娅
回复

艾瑞莉娅

2022-01-12

有道理,毕竟利益才是最重要的

冬天的浪

2022-01-11

一些小见识:用利害关系分析历史事件远比道德分析更接近事实真相。

Skylake
回复

Skylake

2022-01-11

很多时候一些不起眼的官名恰恰是手握大权的

冬天的浪
回复

冬天的浪

2022-01-11

一些小见识:用利害关系分析历史事件远比道德分析更接近事实真相。

岳舞轩辕
回复

岳舞轩辕

2022-01-11

感觉马伯庸又可以在历史留白之处进行一番小说演绎,把汉文帝成功掌握宫廷实权的这个故事想象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