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致敬:温家宝映秀废墟上的记者招待会

若干年后,我们记得的可能不仅仅是温家宝总理紧锁的眉头、勤勉的身影,还有他这出人意料的举动,对于“高高在上”的官场陋习的打破,对于信息公开的践诺。

责任编辑:郭力 邓科 助理编辑 陈军吉


若干年后,撰写中国新闻史的人们或许会为废墟上的温家宝总理写上一笔。2008年5月24日,温家宝总理拿着高音喇叭,在地震之后的四川映秀镇,举行了一场中外记者招待会。世界听到他说“让外国记者问个问题”,外国记者听到他说“我们欢迎世界各国的记者前来采访”。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国家的媒体、不同媒体的记者对温总理废墟上的言辞,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欧美国家的媒体和记者说,他们看到了温总理的坦诚。我们说,不仅看到了总理的坦诚,还看到温总理在废墟上兑现阳光政府的承诺。

四川大地震倒数第12天开始实施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就是政府努力兑现承诺的一个象征。这部有中国特色的“阳光法案”要求包括总理在内的各级政府,对于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预案、预警信息及应对情况,不仅要“主动公开”,而且要“重点公开”。由此可见,公开和透明,在四川大地震中,本质上已不是政府开不开明的问题,而是政府遵不遵守的问题。当身上夹克衫起皱的温总理,走向没有鲜花没有讲台的废墟,向中外记者发布新闻时,世界看到的真正是一个开明的、守信的总理。

若干年后,我们记得的可能不仅仅是温家宝总理紧锁的眉头、勤勉的身影,还有他这出人意料的举动,对于“高高在上”的官场陋习的打破,对于信息公开的践诺。

温家宝映秀废墟上的记者招待会

5月24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四川汶川县映秀镇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图/新华社

网络编辑:莫希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