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露霍尊案”背后:感情中的“受害感”与“索取感”

从裁判文书网上,可以找到大量因索要“分手费”而产生的敲诈案例。原因可能是,尽管“分手费”这种索要,法律上没有强制力,却符合中国的传统逻辑:谴责负心汉,赞扬从一而终。感情中的“受害感”,很容易转化为“索取感”,并将勒索行为正当化。

责任编辑:陈斌

(IC photo/图)

“陈露霍尊案”接力棒,目前已由网络,转交了司法。据报道,2021年12月22日,陈露因涉嫌敲诈勒索,被上海徐汇区警方采取了取保候审的刑事强制措施。霍尊及其家人,于今年8月下旬,正式向上海警方报案;9月18日,警方立案。从立案侦查到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已过去三个月。

取保候审,并不代表陈露“没事了”“被放了出来”,取保候审,只是意味着,警方判断,不羁押陈露,再致社会危险的可能性不大,允许其在交了“保证金”,或者提交“保证人”之后,在一定期限内“随传随到”。

“陈露霍尊案”剧本跌宕起伏,人们的惊叹,此前已从“瓜有多大”“人有多渣”,变成了“持续反转”并支持报案。留给网友的启示,恐怕也不只是理性看待“网络小作文”这般简单。

一切由《一个普通女孩的九年》引爆。在这篇“小作文”里,陈露历数自己九年的感情时光,为男方放弃自己的事业,给男方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