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声说出“我是二本学生”

一次文化分享沙龙上,大多数受邀分享者都是“二本学生”,他们感激二本经历,因为做了很多至今受益无穷的事。四年时间里,有人编了好几本书,有人在图书馆阅读榜上称王称霸,有人赚到人生第一桶金,有人找到了执手偕老的爱侣……

责任编辑:温翠玲

(IC photo/图)

多年前,专访一位经济学界著名学者时,他谈到了海南,我就很自然地接话道:“我在海南读的大学。”他问:“你读的是什么大学?”我说出母校的名字,他点头之后没说什么。

当时,我只将这一场景和对话当成小插曲,没有产生过什么联想。但随着“二本学生”这个名词逐渐社会化,成为一个被聚焦也自我焦灼的群体,我才感到那一段对话在多年之后被赋予了更加丰富复杂的念想。我会不自主地将自己的“二本身份”代入其中,犹如一场自我的时空对话,当下身份意识的“觉醒”,竟然“唤醒”了一个具有典型观照意义的人生场面。

我惊讶于自己为什么可以回答得那样直接,这位学者的履历上有着太多让人艳羡的学府名字,无论我说出哪一所学校,他都不会感到稀奇。当年,我作为一个二本学生,和这样一位学者对话,并且自报家门,是否算是初生牛犊的无知无畏?

作为个体而言,这是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6)


虚构四班醉月
回复

虚构四班醉月

2021-12-23

我很遗憾只读了二本。我不愿意参加同学聚会,感觉自己不敢见人,直到考研失利,不得不释怀。我还要努力,争取能更上一层楼

137****6938
回复

137****6938

2021-12-23

我周围的年轻人很多是北/上名牌大学和海外留学回来 我的二本学校似乎没人听说过 还好我也是享受了早起的二本红利 走到了今天

173****0457
回复

173****0457

2021-12-23

判断一个人如何是要时间和精力成本的,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学习是少年时代最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工作。与其说企业看重你学到的东西,不如说他们更需要你有负责,认真,以及较强的学习能力。而这些能力或者说态度正是高考能反应的。但凡学习能力不强或对待学习不够认真和投入,天赋普通的人都别想卷进211。相反,进入大学之后由于学习已经不是唯一任务,各专业之间差别较大等种种原因,考研无法像高考那样反映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了。我们学校里的研究生同学,能出成果的学生大多来自本科优秀的学校,而那些从三本考上来的学生很大一部分老师都不想管了。校招的时候,企业也会把本科学历当成重要参考

BUFFWINI
回复

BUFFWINI

2021-12-22

这要看跟谁比了,毕竟中国本科率...

亦文
回复

亦文

2021-12-22

985比例可能没有那么高,而且地域差异特别大的。

佛系中年

2021-12-22

统计数据。以2019年那一届后浪为例,每一百个同龄后浪娃:约0.2能上清北复那档的名校;约1个人能上985;约3个人能上211;约7个人上一本;25个人上二三本;17个人上高职大专……约47个初中毕业即早早分流混职校或者其它。

188****5985
回复

188****5985

2021-12-22

我是专科毕业的学生,我很感激我的大学经历,给我学习的时间和空间,经过大学的成长,毕业后留校,而后考上研究生,不断提升自己。奋斗过的地方,永远值得我留念!

龅牙兔
回复

龅牙兔

2021-12-22

成熟的人都会说出自己的二本学校吧。

佛系中年
回复

佛系中年

2021-12-22

统计数据。以2019年那一届后浪为例,每一百个同龄后浪娃:约0.2能上清北复那档的名校;约1个人能上985;约3个人能上211;约7个人上一本;25个人上二三本;17个人上高职大专……约47个初中毕业即早早分流混职校或者其它。

洋哥

2021-12-22

母校是自己就读的,能坦然说出它的名字,是自若的表现。学校关键是看个人,纵然学校有排名,你进这个学校也只是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的体现,并不代表你会一直局限在那。终归要落实于自身能力的提高,想东想西无济于事,少内耗,多做事。

巴拉沙罗
回复

巴拉沙罗

2021-12-22

与我二本大学融为一体,无论在哪儿,都有机会酣畅淋漓的感受大学之大,我们可以赋予人生和社会以彩虹色。愿意接纳我的大学就是我最好的大学,没有气馁,唯有彼此赋能,母校就是浸润我们内心深处的和风。谢谢~

130****2789
回复

130****2789

2021-12-22

那么,无其所本,无其所本于文凭之者,更会地以之我而非我,又该是多么的大声;也是尽可以默默地奉獻吧。

洋哥
回复

洋哥

2021-12-22

母校是自己就读的,能坦然说出它的名字,是自若的表现。学校关键是看个人,纵然学校有排名,你进这个学校也只是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的体现,并不代表你会一直局限在那。终归要落实于自身能力的提高,想东想西无济于事,少内耗,多做事。

135****9860
回复

135****9860

2021-12-2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定位,自己的任务。学历只是一个门槛,一种经历。未来的努力更重要!

书中虫
回复

书中虫

2021-12-22

也许二本更幸福

小麻雀
回复

小麻雀

2021-12-22

一般情况下我不会当面问别人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免得尴尬。年轻时候也避免在同事面前谈论自己的大学生活,因为那时的同事基本都是中专毕业。

萧文煜
回复

萧文煜

2021-12-22

英雄不问出处

天涯书童
回复

天涯书童

2021-12-22

“有人”如何如何不代表整体状况,别拿个例美化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