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骁军:我不知道去哪里

戴骁军在封口费的风口浪尖开口,以记者身份保存记者尊严,举动得到了媒体的善意回应和广泛道义支持。媒体亦借以在这个互动中,完成一次自我救赎。

责任编辑:曹筠武 朱红军 实习生陈伊玮

 戴骁军现在处于无业状态:“我不知道去哪里。”

一切始于2008年9月25日,在山西霍宝干河煤矿,他看到了后来被媒体称为“新闻界耻辱”的一幕:数十名闻讯赶来的真假记者济济一堂,众人排队,一人发钱。

戴骁军用相机拍下了这个场面,随后借助于互联网,事件被公诸天下。他本人也被卷入其中,动机引发质疑。他对南方周末记者提及,曾听说“要价十万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7)


回复

2009-05-26

不知道南方收不收

回复

2009-01-06

报道深度不太够,浅尝辄止。当然,我指的是这篇文章。有很多潜规则,作为媒体的《南方周末》也不敢在业界“信口雌黄”。 作为一个新闻专业、以后要从事新闻行业的大学生,我真的也有些“戴骁军”了——我该何去何从?

回复

2009-01-04

作为一名记者 的职业操守与道德是必须保持的,不能因为那些肮脏的事物而玷污了自己的职责与名声

回复

2009-01-02

来南方报业啊

回复

2009-01-02

来南方报业啊

回复

2009-01-02

infzm网友:戴骁军让我们回归常识,记者本来就应当说真话,揭示真相。如果每个行业的人,都能遵守(甚至谈不上坚守)这个行业的常识,我们的生活就会好得多,那样,我们根本不用选出那么多可歌可泣的年度人物。

回复

2008-12-31

这是社会的悲哀 让人不耻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