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在2008经历成长

从“垮掉的一代”到“鸟巢一代”,这群在2008年刚刚被认为举行了“成熟礼”的年轻人,也将经历人生中的第一次经济寒冬。而在过去的二十多年中,这一代人早已经习惯了中国的高歌猛进。一些更年轻的“80后”则更麻烦一些,比如2009年即将毕业的几百万大学生。

责任编辑:曹筠武 朱红军 实习生陈伊玮

 对于“80后”,2008年的意义,更多的是一种“正名”,它让“80后”从一些现在被认为有失偏颇的悲观评价中“挣脱”出来。虽然“挣脱”来得稍显突然——这让主流舆论一开始有些迷惑——不过最终双方都愉快地接受了它。

没有什么比一代人的“突然转变”更令人惊讶了,但说“突然转变”却并不准确,流行的论断是:这些身为父辈的主流公众之前并没有发现“80后”隐藏的特质。或许,“80后”自己一开始也没有清晰地认识到。

这对主流舆论来说,难免有些如释重负和惊喜的情绪;而对于“80后”,则是一种陌生但一直期待的社会认同的实现,好比他们在2008年所要求实现的西方世界对当下中国的客观认同一样。

事实上,在这一年的开始,对于“80后”的观感,主流舆论还未有任何改变。“80后”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社会学概念,但它却有大众传播的意义。它最早发端于文坛,代表人物是诸如韩寒和春树这样的新锐作家。

2004年2月,《时代》周刊亚洲版将春树、韩寒、满舟和李扬4个中途辍学、性格叛逆的年轻人作为中国“80后”的代表。“他们是自命不凡的一代,”北大社会学系的夏学銮说,“对社会的怀疑和对传统的颠覆使人们觉得这一代很另类。”

此时中国社会已经开始了对“80后”的广泛批评。按照惯常的理解,“80后”指的是中国在1980年至1989年出生的人群,他们是被中国迅速发展的经济和独生子女政策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莫希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85)


回复

2011-12-15

我深表赞同!

2009-01-09

我觉得08年,80后整体上来讲还是比较理性的——虽然我及其不喜欢“80后”“90后”这样的称呼。我觉得80后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原因有许多:受到的教育、社会的舆论压力、自身的觉悟、与外界的沟通了解、对事物的分析认识……可以肯定的是,一部分80后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栋梁,已经有资格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但还有一部分,仍然存在偏激的认识思想——当然,个体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我觉得社会舆论的影响对我个人影响很大。如前所述,我不喜欢XX后这样的帽子,这样的称号是不负责任的分类,不利于年轻一代的成长发展,我觉得舆论最好取消这样的帽子,或者有一个更好的导向。网上经常出现一些反非主流的所谓的“80后”“90后”的争吵、对骂,这与一些不负责任的舆论媒体恣意炒作是分不开的。我想《南》是一个对民族负责的刊物,希望你们能起到更好、更大的作用。

回复

2011-12-15

我认为你有点偏激了。不管是哪一代人,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的。看问题不能这样有失偏颇,就好像大家一说90后就皱眉头,指责我们怎么怎么不好一样,不可否认90后有些现象的确不好,但也不能一竿子打死我们这一拨人,80后也是这样。

2009-01-20

烂文。现实是80后根本就没有多少理性,盲目跟风,依旧缺乏独立思想,还是老一辈的样子。80后里有很多的自我为中心的人也有一部分人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然而我们从小接受的政治教育对个人主义的解读其实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所以当很多80后以“我”为主的时候,就被统统归结于 以自我为中心,却忽视了个人主义以人为本的成分。

回复

2009-02-07

别他妈的用年代把人都定格了!没事就你妈上纲上线的!

回复

2009-01-20

烂文。现实是80后根本就没有多少理性,盲目跟风,依旧缺乏独立思想,还是老一辈的样子。80后里有很多的自我为中心的人也有一部分人有浓厚的个人主义色彩,然而我们从小接受的政治教育对个人主义的解读其实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所以当很多80后以“我”为主的时候,就被统统归结于 以自我为中心,却忽视了个人主义以人为本的成分。

回复

2009-01-12

我觉得吧,80后也是人啊,中国人这么多,为什么对这拨人这么关注? 还有80年代前期出生的人和80年代后期出生的人差别很大啊,放到一起说肯定有人眼红有人肝颤儿……

回复

2009-01-09

我觉得08年,80后整体上来讲还是比较理性的——虽然我及其不喜欢“80后”“90后”这样的称呼。我觉得80后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原因有许多:受到的教育、社会的舆论压力、自身的觉悟、与外界的沟通了解、对事物的分析认识……可以肯定的是,一部分80后已经逐渐成为中国社会的栋梁,已经有资格承担起建设祖国的责任;但还有一部分,仍然存在偏激的认识思想——当然,个体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我觉得社会舆论的影响对我个人影响很大。如前所述,我不喜欢XX后这样的帽子,这样的称号是不负责任的分类,不利于年轻一代的成长发展,我觉得舆论最好取消这样的帽子,或者有一个更好的导向。网上经常出现一些反非主流的所谓的“80后”“90后”的争吵、对骂,这与一些不负责任的舆论媒体恣意炒作是分不开的。我想《南》是一个对民族负责的刊物,希望你们能起到更好、更大的作用。

回复

2009-01-07

80后,是责任的一群人,不管你xinbuxin, 我们有责任》》》

回复

2009-01-07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

回复

2009-01-07

幸运的是这代人生在了正在变强的年代,但是80后思想上还是背着很多包袱,历史屈辱感,民主恐惧感.这个社会需要富过两三代后人才能正常思维.现在更多像是一个暴发户心态,嫌穷爱富.中国要走的路还很长,谁知道现在的繁荣不过是一场幻灭的前奏呢?

回复

2009-01-06

从“垮掉的一代”到“鸟巢一代”——这让我着实惊喜了一下。似乎从大四开始,我们就习惯于被社会说成“垮掉的一代”,大学生更是被说成“大白菜”。除了无奈还是无奈。既然是整个一代人都成为了“垮掉的一代”,那么责任是不是应该在于社会,而不是我们?突然的礼遇让我有点不适应。或者,我们并没有那么好,但是也没有那么不济。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特征,那是社会的烙印。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自己优点,当然也应该直视自己的缺点。

回复

2009-01-06

视角不同观点也就不同,别说什么80后还是90后,什么不如又什么超越。大家处的环境和社会理念都不太一样了。我觉得可比性不能横着的,还的纵向比。有时候这样的文章大可不必的。

回复

2009-01-06

支持80后的爱国精神,今年大家真正感受到了80后的力量宇成长。只是,其中有不少缺乏理智的成分。希望大家能够理智的处理这种感情。切记,只有理智的爱国才是真正的爱国!!!!

回复

2009-01-06

别人的眼睛,永远看不清我们内心的真相。在这个“我们”之中,也不能用一个80后来概括所有的人, 谢谢各位80前,90后的评论,不完全认同,我自行我道。

回复

2009-01-06

作为80后,我看到这篇文章,有的更多的是尴尬... 这个算是平反么? 其实,前辈的人们还是不了解我们。我们喜欢外国文化,不代表崇洋媚外,我们只是喜欢,我们反对国外的不公正舆论,也并不是突如其来的爱国,其实在我们的内心深处,有着深沉的爱国热情,这个难道需要我们每天都宣誓,都要叫喊出来么?80后不是没有良心的80后,生我们养我们的那块土地,我们也是爱的深沉。 我们生长在一个开放的时代,但是我们也并不排斥父辈的循规蹈矩,只是循规蹈矩的父辈们不喜欢我们的张扬... 我们不是那种暴戾恣睢的孩子,只是我们常常在不同的窗口看这个世界... 误解?或许,我们需要沟通...

yst104425
回复

yst104425

2009-01-06

冷静

回复

2009-01-05

上面的文章像是在给80后正名,其实真的没有必要贴上什么样的标签,真的不知道什么事都喜欢把80后推向风口浪尖,80后浮躁,偏激,崇尚自由,其实这只是社会表情的一种缩影罢了。也不要什么事都往80后头上扣。至少在人看来,80后是一种类似阶级的划分法,让人觉得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不服从大众的不合群的组别,其实,大家都是在同样的思想观价值观的灌输下成长的,我倒觉得人们的思维太单一了。我们倒是需要不一样的声音,不一样的想法。

回复

2009-01-05

固有的偏见,加上几个敢于出头的80后,造就了80后这个新名词

回复

2009-01-05

我也是80后的一代,好高兴有人为我们80后正名!我们确实没有人们以前贴的标签那样差啊,有也是这个社会造成的,赞同有人说的我们是被牺牲掉的一代,并且不能以偏盖全啊!所以每次听到那些什么“享乐的一代,迷茫的一代,垮掉的一代”就生气啊!我们也是爱国的,也是有热情的!

回复

2009-01-05

不要贴标签,也不要站在高地,ooooo~~~~~~~

回复

2009-01-05

一派胡言.让历史去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