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着太阳挣钱, 农村光伏发电,埋的是雷还是金?

靠太阳赚钱并不复杂,可用公式计算:安装瓦数×年平均有效光照小时数×上网电价。其中,安装瓦数是透明的,上网电价公开,农民最不熟悉的是当地的有效光照时长,中国疆域辽阔,各地光照条件差异甚大,有商家会利用与农民的信息差,夸大宣传。

户用光伏是一笔慢生意。南方周末记者多方采访发现,如果是农户自己买设备,6-10年左右回本为正常周期,宣称3-4年就能回本的,基本都有夸大之嫌。

光伏贷模式中,有的企业向银行缴纳相当于贷款额15%比例的保证金,一旦农户发电收益实在还不上贷款时,保证金可以垫付,避免农户缴纳滞纳金。

(本文首发于2021年12月2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汪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20年10月,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福应街道东岭自然村,俯瞰农家别墅屋顶的光伏。 (视觉中国/图)

任岩的家在河北保定易县。这两三年,他发现当地农村越来越多的青灰色屋顶被一块块蓝色薄板覆盖。村里老汉见面寒暄,除了问“吃了吗”,还会补上一句:“你家上个月收益怎么样?”

阳光照射在这些半导体材料制成的蓝色薄板上,通过“光生伏特效应”瞬间转化成了电流,输送至电网,获得发电收益。那种建在荒漠戈壁、光伏板漫山遍野的叫“集中式电站”,散布于农户屋顶的叫做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的统计,2016-2020年,我国户用光伏电站装机规模翻了近30番。

东北证券研究报告分析,中国有2.2亿户农民,截至2020年底,安装了户用光伏的村民只有150万户,渗透率不到1%。业内预期,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引领下,户用光伏产业是一片蓝海。

然而,2021年11月初,凤凰网和搜狐等媒体曝光了户用光伏行业内的诸多乱象:有农民不仅没能获得收益,反而背上了沉重的“光伏贷”债务。还有农民检查合同后才如梦初醒:原来不是自己把屋顶租给了公司,而是公司把光伏电站租给了自己。

一时间,反对者和辩护者展开唇枪舌剑。抖音、知乎的一些网友称盈利模式不可行,“所有在农村安光伏的(项目),千万不要相信”。一些网友甚至焦虑发问,留守农村的父母已经被光伏销售游说,准备安装光伏,“劝也劝不动,怎么办?”

户用光伏市场主力军之一、河北英利因能副总经理任晓坤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乱象是“个别企业和销售人员”盲目发展,“他们不能,也不应该代表整个行业”。

户用光伏,究竟是农民的钱包还是陷阱?南方周末记者了解到,户用光伏的不同营销模式有着不同的商业逻辑,并没有哪一种模式绝对等同于骗局。但其中既有合法本分的正规企业,也有“浑水摸鱼”的不良商家,消费者需要细加甄别。

夸大光照小时、设备成本

在户用光伏行业里,全款购买、光伏贷款和屋顶租赁是三种常见营销模式,前二者是农民购买光伏电站,区别为一次性付清货款还是向银行贷款购买;屋顶租赁则是企业负责设备和安装光伏电站,农民只出屋顶。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知了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