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国平:我特别赞成双减

善良,洒脱,豁达,幽默,真诚,智慧,就像他在坪山图书馆共读一本书活动中讲解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个真性情的人,一个真性情的周国平。

黑绒衣,黑外套,黑裤子,黑鞋子,带着一副边框眼镜,黑夜给了他一副黑色的眼睛,他用来它来探寻哲学的奥秘。

面对主持人的提问,当坐在台上的周国平时而谦虚地表示“我没有发言权”,时而侃侃而谈,兴致勃勃处时像个孩子似的开怀而笑,你从他身上无从看出岁月的痕迹——事实是,他已是一位76岁的老人。

于他来说,如果有一天思想枯竭了,他也就老了。但是,他的思想依然很活跃,于问答中,依然闪烁着哲学智慧的光芒,面对线上线下年轻人、读者一个个琐碎的提问和请教,他依然保持着认真回答的耐心。

深圳读书月来了,周国平也如期而至。这是他今年第四次来深圳。

第一次,3月26,坪山图书馆,他和国务院参事王京生、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原图书馆馆长葛剑雄三人就《全民阅读:个人、城市、民族》主题展开一场对谈沙龙;

第二次,4月23世界读书日,以直播的方式,周国平带你“走进坪山图书馆”,导赏云游;

第三次,8月29日,他的新书《人生答案之书》读者见面会,地点同样在坪山图书馆;

第四次,11月20日,深圳中心书城,依然是他和国务院参事王京生、复旦大学资深教授、原图书馆馆长葛剑雄,三个老朋友,就《阅读和城市创新》主题展开一场论坛。

著名哲学家、作家、学者,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这是周国平为外界所广为熟知的头衔。

于深圳人来说,他有一个与深圳紧密关联的身份,他是深圳坪山图书馆馆长,且是首任馆长。

周馆长——坪山人一般这么称呼他。

大部分的时间,他在北京,因为工作单位和家都在北京。担任坪山图书馆馆长一职,虽然图书馆日常的工作并不需要他亲自过问,但是,他一般每年要来好几次,或开设讲座,或邀请名家前来开讲,至于品牌栏目——和周国平馆长共读一本书,则成为一项日常工作的常态。

2018年11月19日,经过3个月的全国公开遴选,以文化大家的身份,周国平出任深圳一个区级图书馆---坪山图书馆馆长。在这个位置上,周馆长一晃干了三年。

三年,他给坪山,给坪山图书馆所带来的影响,资源,变化,气象,毋庸置疑。发挥名人效应和文化名家学者引领作用,周馆长和他的朋友圈,甚至在坪山形成了一种独有的文化现象。

今年8月19日,在世界图书馆与信息大会上,2021年“绿色图书馆奖”揭晓,深圳市坪山区图书馆荣获亚军,也是国内唯一一所获此殊荣的图书馆。

“当时觉得周老师但任坪山图书馆馆长会不会是挂一个名,结果是真干,他还把大家讲座系列编成一本书《书话坪山》,下一步还要出西方哲学史,值得我们致敬。”深圳市政协文化文史委主任、深圳市阅读联合会会长尹昌龙如是评价说。

此次一年一届的深圳读书月,周国平来深后可谓马不停蹄,在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给师生开设了一次讲座,出席读书月重磅论坛“在历史的天空下”主题活动,出席由他主编的《书话坪山》一书首发,在坪山图书馆开讲“真性情——林语堂《苏东坡传》小讲”读书活动,等等。

其中,在读书月重磅论坛“在历史的天空下”主题活动,就担任馆长三年,周国平袒露心迹,畅所欲言,分享他的读书心得体会,解析阅读和城市创新之间的关系,并为网络阅读等等献言献策。

善良,洒脱,豁达,幽默,真诚,智慧,就像他在坪山图书馆共读一本书活动中讲解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一个真性情的人,一个真性情的周国平。

“图书馆是我人生梦想开始的地方”

“图书馆不只是一个存放和借还图书的物理性实体,它更应该是一个营造阅读风气和培养读书品位的精神性主体。图书馆应该主动做事情,不但要满足公众现有的需求,而且要创造新的更美好的需求,要把坪山图书馆办成一所开放的大学,以此开启人生的智慧,传承精神的高贵。”在担任坪山图书馆馆长之际,周国平曾发表如是就任感言。

自从受聘为馆长,周国平说,他一直在问自己:我能为坪山图书馆做什么?我的哪些阅读经验和资源可以和一个公共图书馆的文化需求对接?

思考的结果是,他认为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大众阅读的组织和引导上面,让经典走进大众,让阅读成为时尚。图书馆不只是一个存放和借还图书的物理性实体,它更应该是一个营造阅读风气和培养读书品位的精神性主体。图书馆应该主动做事情,不但要满足公众现有的需求,而且要创造新的更美好的需求。

阅读从小奠定了周国平的人生底色。他觉得图书馆是他人生梦想开始的地方,也可以说他一生的道路也是从图书馆开始。

“我从小喜欢图书馆,小学、初中的时候,我们家住在图书馆对面,那时候小学生不能进入图书馆,我盼着小学毕业就可以进去了。拿中学生的学生证、准考证也可以进,身高1.4米以上也可以进去看书。”在拿到准考证后,周国平第一次走进图书馆,在图书馆坐下来,看到大家都在埋头看书,书架上全是书,他顿时有一种很神圣的感觉。

对周国平来说,他是一个图书馆的受益者。而当时邀请他出任坪山图书馆馆长,双方基本上一拍即合,他认为这是一种冥冥之中的机缘,让他有机会让来回报。“我很高兴。”

此前,2007年,周国平受聘为中国国家图书馆顾问,2013年受聘为湖北省图书馆荣誉馆长。一生,与读书,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

深圳这座城市,周国平并不陌生。

在担任坪山图书馆馆长之前,他来过多次。深圳读书月,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这两个活动经常邀请他来参加。从那时开始,他非常喜欢深圳。“我有一个很明显的感觉,在深圳举办活动和其他地方不一样,读者非常热情,这种热情是发自内心的,他真的爱读书,可能也爱读我的书,带着感情。这种感受其他地方也有,但是相对弱一些。深圳人爱读书这一点给我很强烈的感受。”

在出任坪图书馆馆长之后,周国平举办了一个网上读书活动——和周国平共读一本书。这个活动一直在坚持,他和读者朋友一起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开始读,然后是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读了很多西方大哲学家的原著。

这个读,是精读,是深读。他在带大家学、读的时候,有个做笔记的要求。每个人的读书笔记交给他后,他会选择写的比较好的,写下点评。

共读这件事,他评价自己说:他做的比较认真,在读的过程中会和读者进行互动,并且很有耐心。

共读,带领大家读,分析其精髓和要领,这种读书效果,和自己读显然不一样。“自己读,特别是哲学书籍,往往比较枯燥,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但有了周国平大师领读,则读完有醍醐灌顶之感。”从周国平担任馆长开始,多次现场请教,每一场讲座,每一次线上活动,无一缺席的深圳市民陈先生,对于这一活动体会深刻。

阅读与城市创新之间有何关联?

作为创新之城的深圳,创新能力在全国一直遥遥领先,那么,阅读和城市创新有何关联,关系?周国平谈了了谈他的一番看法。

周国平首先抛出一个问题:世界上有没有孤立单独的创新能力,有没有一个学校开设课程教你怎么创新?

答案是:没有。“创新是不可教的。这种能力实际上是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体现。”周国平自问自答说,一定要培养自己优秀的综合素质,培养你的好奇心、想象力、独立思考能力、甚至包括独特的个性。这样的人就是比较有创新能力的人,像乔布斯,他们极有个性,他有一个想法,就能全心全意坚持不懈,最后一定把想法变为现实,实现想法。“而他的想法也确实是新的想法,独特个性、想象力非常重要,比知识更重要。”

像这样的综合素质,能不能有一门课让你一下子获得这些东西?周国平认为:不可能。

怎样才能培养这样的素质?他给出建议:一是让自己养成阅读的习惯,根据自己的兴趣安排自己的阅读,但需求有一个阅读方向,这个很重要。另外,他觉得教育亦很重要,如何提供一个教育的环境和场所,从小就培养创新素养。

“我特别赞成双减”

延续上面的话题,周国平坦承,硬式教育培养不出创新能力的人,他特别赞成双减,但是觉得还不够,整个教育体制都应该往能够培养真正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方向去发展,从而激活人的想象力、好奇心,鼓励独立思考,为不同个性发展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所有这些都是教育应该有的,应该去做的,应该去设计规划落实的。

阅读和人生的关系,周国平的体会是——阅读真的会让人过更加有品质的生活,可以让人自由,有一个自由的头脑,不读书的人往往会被各种流行的观点支配,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但是你有足够的阅读,通过阅读各种各样的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思想,你都了解了,你就会有自己的思考,所以独立思考让你有一个自由的头脑,有一个丰富的心灵,还有高贵的灵魂有尊严。”

“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你可以发现人们阅读习惯改变了,这没有办法。”周国平说他要在此大声呼吁——纸质书很重要,经典书很重要,但是现在大部分人把时间消耗在手机阅读上。

面对这个现实,我们应该做一个小小的转型---做好在网络媒体上的阅读。“这是基于,深圳有这个先决条件,因为深圳有腾讯,可以和腾讯合作,在网络阅读上深圳能否有一番创新,先行先试,做出一个既高品位又普及的阅读方式?”

在周国平看来,如果把网络阅读这块做好,这将是深圳对阅读时代很大的一个贡献。

未经思考的人生没有价值

在今年新作《人生答案之书》,周国平讲了很多人生道理,如果要分享几条,推荐哪些?

周国平说,他分享三位先哲的三句话,苏格拉底、孔子、庄子的。“我觉得这三句话很重要,可以说是普世真理,而且是人生重要真理。”

第一句是苏格拉底的——未经思考的人生没有价值。这句话在周国平看来,我们每个人都不要糊里糊涂的过一生,你对人生都要有一个态度,对世界有一个认识。所以苏格拉底让你要思考,他让你建立你的三观,建构你的精神生活,让你自觉去思考。

第二句话是孔子的——求仁而得仁。周国平解读说,儒家是道德治国,把道德摆在第一位,孔子确实强调道德,但是他最看重求仁而得仁,求仁而得仁就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你做一个好人,你成为一个好人了,这就够了,你有什么可怨恨。做一个好人本身是目的,并不是因为做一个好人以后得到什么利益。

第三句话是庄子的。庄子有一句话,翻译过来意思是“与我赏识自己”,说的是要保护好本真的自我,自己单纯的生命不要让它被物质损害。

周国平说,这些话在今天依然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南都周刊对话周国平

南都周刊:请问周馆长,您认为一本好书的标准是什么?

周国平:好书是时间给我们选出来的,我是这样看的,现在被认为是经典的书,其实都是一代一代很善于读书的人选出来的,可以给我们做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

南都周刊:请您给我们推荐几本书。

周国平:推荐罗素《幸福之路》和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其实,推荐书单最难。我可以说说我现在在读什么书,在带坪山读者读什么书,在共读一本书活动中,最近跟他们在读两本书,一本是罗素的《幸福之路》,罗素是个大哲学家,他的文章写的很漂亮,他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一个大家,他很接地气,他跟你分析人不幸福的原因在哪里。比如说竞争,恶性的竞争,用我们现在话来讲叫内卷。另外是疲劳,嫉妒。怎么解决这些问题,从这本书里可以找到答案。我给坪山读者做了一次关于此书的讲座,目前共读的另一本书,是林语堂的《苏东坡传》,23日晚我在坪山图书馆会开讲此书。我觉得苏东坡是一个真性情的人。

最后,我送给深圳一句话:坚持把深圳读书月办好,城市创新就有了永不枯竭的源泉。

南都周刊:您在什么时候意识到自己需要哲学,并对哲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周国平:我在上北大哲学系的时候对哲学还是无知的。什么时候知道需要哲学呢?其实在我还不知道哲学是什么的时候,就已经很需要哲学了。我这个人是想东西想的挺多的一个人,有特别多的困惑,我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想到死亡的问题。

南都周刊:西方的哲学家很多,您为什么偏爱尼采?

周国平:我读尼采的时候,我觉得我跟他挺像的,特别有共鸣。他写的那些悲观的诗,其实我上中学的时候写过很多很多这样的诗。另一点我特别欣赏他没有停留在悲观,没有消沉,是一个充满活力的人,他一定要给人生赋予一种积极的意义。这一点其实也跟我很一致的,我也不愿意悲观,我对人生还是充满着热爱。

我在写《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时,大概40来岁,当时我的住房问题其实也很糟糕,住在一间六平方米的地下室。我在这里住了很多年,而我的那本成名之作,就是在这六平方米的地下室里写出来的。当时我完全没有感受到艰难的物质环境给我带来的委屈,我每天都非常兴奋地和尼采“在一起”,和他“对话”,每天都很亢奋地写几千字。虽然后来我的物质生活非常好了,但是当时的那种状态我现在回忆起来是非常留念的。一个人如果有非常强盛的精神能量的话,物质不是问题。

(来源:南都周刊

网络编辑:柔翡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