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前,在伊斯坦布尔老城晨跑

这个伊斯坦布尔的清晨注定终生难忘。

我本能地侧头一看,右边公园草地上有一只黑色的大狗,正冲着我狂吠,獠牙在公园的灯光下闪着寒光。更让我惊惧的是,在它身后的草地上,或躺或坐或站,至少有二三十只野狗!

一瞬间我的血液都凝固了……

责任编辑:杨嘉敏

十一月的伊斯坦布尔最低气温大约可以降到接近零度。和普通游客的感受不同,对于跑者来说,这正是全年最佳的跑步季节。

世界上唯一横跨欧亚大陆的马拉松——伊斯坦布尔马拉松就是在每年的十一月举办。

上次我到达伊斯坦布尔的时候,马拉松比赛刚刚结束没几天。我华丽地错过了一场盛会。

马拉松比赛是在城市主干道上奔跑,倒还应景。但如果是在伊斯坦布尔的老城,穿上跑鞋和短袖短裤速干衣,来一场晨跑,这个画风看起来似乎不怎么搭调。

不过,来到地中海气候的城市而不尝试到户外跑一跑,那可真是暴殄天物。

伸手不见五指的老城

打开手机上的卫星地图,观察伊斯坦布尔老城,会发现满眼都是建得密密麻麻的房子,几乎看不到多少绿色。

在来这里的路上,我就已经发现,当年被称为“七丘之城”的旧城区,其地形和千年前历史书的描述没什么两样——整个城市就是依山就势,顺着山丘的自然形态而建设,几乎所有的道路都有着程度不同的坡度。

由于建筑物密集,现在的道路大多非常窄小崎岖。这样的城区,偏偏游人如织,热闹非凡,显然在白天跑步是不现实的。

和许许多多古老的城市一样,如果你结合古代典籍中的描写来看现在的城市风貌,基本上都是失望的。

根据十七世纪欧洲游客的记录,当时的伊斯坦布尔有多达100座御花园,负责维护的帝国园丁就多达2万名;另外,民间还有多达1000座花园。

人口过度聚集、建筑过于密集、交通极度拥挤、街道狭窄、交通动线杂乱……,这是我们现在看到的伊斯坦布尔老城的城市风貌。说起来,这也就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进行现代化城市建设之后的事情。1955年,整个城市人口才150万人。

现在幸好有GPS,否则,在老城的小巷子里很容易迷路。在一百年前或更早的年代,这座城市可能远比现在更适合晨跑。

对于今天这座有着近1500万常住居民、疫情前每年1500万旅游人次的城市来说,清晨这片刻的宁静,犹显可贵。

凌晨五点半,我跑出酒店。街上几乎完全没有行人,也没有车,整座城市安静到了极点。此时的我有一种恍惚回到了数百年前的感觉。

黎明前的拉雷利清真寺(Laleli Mosque,建于十八世纪) (舒东/图)

跑不远我就发现,除了主干道狄凡尤鲁(Divan Yolu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梁淑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