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非遗面孔 | 传承千年的梦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历史长河中的瑰宝,是岁月赋予我们的礼物。千百年过去了,一代代优秀的非遗传承人穿越千年时光,让非遗历久弥新。在今天,他们仍在努力,并赋予了非遗文化更强的生命力。
徐斌斌(蓝印花布非遗传承人):坚守传承,让蓝布印染技艺在现代“复活”
因祖辈从事染布,徐斌斌自幼跟着家人学习制作蓝印花布。对她来说,蓝花布印染制作不仅是一门技艺,更是一种传承。
为了化解蓝印花布是“日本特产”的误会,多年来,徐斌斌坚持投身蓝印花布印染的传承工作。近十年来参加培训,拓宽眼界、提高创作能力,思考如何做出符合现代人审美观的产品。她创立仙居汉青染坊,让更多人参与蓝花布印染,努力让这门技艺在现代“复活”。虽只身奋斗,她却为这门传统技艺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陈志贤(竹刻技艺非遗传承人):寻本溯源琢金石,借古开今刻汉青
富阳竹刻天下闻名,陈志贤是这一艺术瑰宝的传承人之一。传承非遗品质的工艺精湛,陈志贤又有自己与众不同的文化修养进取。陈志贤自幼学习竹刻,40年来刻苦钻研、专心创作,是同行和邻居眼里不折不扣的艺术“疯子”。
这位“杭州工艺美术大师”曾倾注大量心血,花费两年半雕刻中国最长竹简——草书阳刻《唐诗五十首》;他投入百万资金购买老屋,只为成就“陈志贤竹刻艺术馆”;为了作品尽快面世,他常开晚班,甚至是通宵达旦。虽然经济不宽裕,但作为非遗传承人,陈志贤始终坚持走在推广发扬竹刻技艺的道路上。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