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慈欣谈少儿科幻:“让孩子们真正认识到,真实的世界不只有美好的东西”
“文学到现在已经没法预料到(会)发展到什么方向了,你也看到了,真正评价很高的作品,咱们能看懂的没有(多少),但是少儿文学不会发生这个,永远会让人看懂的,而且永远都有好故事。”
(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2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邢人俨
成名之后,科幻作家刘慈欣的头衔越来越多:山西省作协副主席,中国“火星大使”,多部影视剧的制片人、监制、编剧,多家科技公司的“想象力架构师”“首席畅想官”“科幻星球研究中心主任”……2021年10月22日,刘慈欣来到重庆,他这次的头衔是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主席。
重庆是刘慈欣的福地,他的代表作《三体》最初就是在重庆出版社出版的。这次,刘慈欣来为首届少儿科幻星云奖颁发分量最重的中长篇小说金奖。
国内科幻圈的活跃人物几乎齐聚山城,颁奖过后的夜晚,大家漫步嘉陵江千厮门大桥,吃火锅喝啤酒。
在老朋友面前,58岁的刘慈欣像个孩子。开会候场时,刘慈欣和同龄学者严锋坐在角落,小声聊起各自玩过的游戏。说到严锋不了解的游戏,刘慈欣就详细介绍规则和玩法。严锋随即也抛出自己玩过的冷门游戏,刘慈欣听得目不转睛。
“我从来没有长大,但我从来没有停止过成长。”刘慈欣经常提起英国科幻作家阿瑟·克拉克的这句墓志铭对自己的深刻影响,他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喜欢科幻作品里的天真,它意味着探索未来的兴趣,“在科幻世界里,我还是那个充满激情和想象力的少年”。
近年来,刘慈欣频繁向大众评选、推荐少儿科幻作品。“在以后,少儿科幻可能是科幻文学唯一的市场。”2021年10月24日,刘慈欣在重庆洪崖洞对南方周末记者说,“我们现在的少儿科幻作家还是太少了。”
“他们有哲学探索的冲动,我们没有”
南方周末:在你的成长过程中,15岁之前其实都没有科幻小说的陪伴?
刘慈欣:没有,我童年只读过一本(科幻)书。后来改革开放以后才陆陆续续读到别的。
南方周末:当时你幻想的年纪已经过去了吗?
刘慈欣:没有过去,那会儿还算是一个少年时代。我上初中的时候已经能看到很多科幻,高中大学的时候看到更多了,那会儿完全没有过幻想的时期。特别是对科幻产生兴趣的高峰期,其实比一般的幻想文学要来得晚,15岁左右是一个人对于科幻想象最活跃的时期,因为在那之前的话,那些想象力可能不是基于科学的,那个时候知道的科学知识不太多,科学也没有激发他的想象力。
南方周末:一些少儿科幻作家按读者的年龄分层,认为写给低龄儿童的应该是更科普的故事,写给中学生的科幻小说视野更开阔?
刘慈欣:这也不一定,低龄的孩子受到知识结构的限制,你不顾年龄的科普,他也看不懂。这里面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是人们很少提到的:人们一般认为现代物理的量子力学、相对论都是违反我们的常识的,特别是量子力学;但是在孩子那可能让你很意外,因为他的思维方式并没有受到他的生活经验的桎梏,反而更容易接受那些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