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银行”是养老难的解药? 副作用大:公地悲剧、代际折损

现在的年轻人相对多,但是,再过30年后,这些年轻人变为老人时,能够提供服务的年轻人就更少了。这种支票实际所能提取的劳动,就会大大地折损。

(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2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在老龄化的趋势下,时间银行在代际上,一定是入不敷出的。实际上,各国现收现支的养老保障制度都存在这个问题。 (ICphoto/图)

日前,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和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联合发布了《中国时间银行发展研究报告》,选取了中国20个省份的54家时间银行机构为调研案例。

时间银行的倡导者是美国人埃德加·卡恩,志愿者参与公益服务,把“服务时间存入银行”,当自己遭遇困难时可以从时间银行中换取被别人服务的时间。这种模式将“时间”和“公益”挂钩,倡导社区成员积极利用闲散时间,帮助有需要的人。

时间银行已在三十多个国家出现,全球已有一千多个名为“时间银行”的不同组织或机构。中国老龄化程度在加深,不少人对时间银行寄予厚望,希望以社区为单位成立服务老年人的时间银行,倡导“服务今天,享受明天”的理念,让年轻人、准老年人以及身体健康的老人利用闲暇时间为高龄老人提供必要服务,换取将来别人为自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陈玲玲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