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昆明COP15:歌声、承诺、宣言

随着COP15主席、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的槌子落下,《昆明宣言》通过。由于COP15第一阶段并不涉及具体谈判,“昆明框架”尚未出炉,《昆明宣言》是第一阶段最重要的成果。

曾有人担心各国对“30×30目标”分歧过大,从而使其不列入《昆明宣言》,或是缩水。最终,昆明宣言使用的措辞是“注意到许多国家对‘30×30目标’的呼吁”。

(本文首发于2021年10月14日《南方周末》)

发自:昆明

责任编辑:汪韬 助理编辑 温翠玲

2021年10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在昆明召开,引领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 (视觉中国/图)

金秋十月,春城昆明是一片“绿色海洋”。

欢迎进入COP15时空。2021年10月11-15日,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在昆明举办,从长水机场开始,整座城市被装点一新:珍稀动植物海报沿着绿意盎然的主干道,铺到大街小巷;绿植编织的雕塑前,年轻人不断涌来打卡自拍;191万盆花卉组成的庞大花阵,随季节变换品种,花香将持续至2022年。

2021年10月2日,游客在昆明市金碧广场立体花坛前自拍。昆明市在重要片区、道路设置立体花坛,喜迎COP15。 (新华社/图)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载入史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诞生了《生物多样性公约》,每隔两年,公约的196个缔约方会组织一场国际会议,简称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与满眼的鲜花绿植相比,COP15会场基调沉重。宣传片滚动播放着影响生物多样性的情景:森林砍伐、物种减少、冰川融化……造成这些问题的压力仍在加剧。COP15的目标是制定一个全球框架,引领未来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进程。10月12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COP15高级别会议上指出,“一个雄心高效、目标明确、标准清晰的框架,能够让人与自然的关系重回正轨。”

带着谋划、观点、故事、艺术,不同背景的人士齐聚盛会,表达对生物多样性的关切和热爱。各国政界、民间的声音充满希冀,学者则相对谨慎,他们深知,要将各方意愿落实为全球行动,注定是一条荆棘之路。

10月13日,大会的主要成果《昆明宣言》通过。宣言承诺,确保制定、通过和实施一个有效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

代表云南的歌声

“中国未来将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2021年10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在COP15开幕式上致辞。

开幕式的许多元素,展现了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案例。

在播放完云南“一路象北”的宣传片后,32名身着少数民族艳丽服装的表演者走进会场,极具张力的歌声响起,女声嘹亮高亢,男声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秦莉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