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列克谢二世 为俄国宗教复兴引路
他是一位坚定的护教使者,却又充当过苏联清洗异见民众和教民的工具——克格勃的一员;他性情温和、热爱和平,却为了维护东正教教义中的家庭价值,致使一些同性恋者死于非命;他喜欢自由,却在对外场合为集权体制辩解。
叶利钦把权力移交给普京时,要请他在场,以此象征世俗权力的更迭获得了宗教领袖同意
12月5日,俄罗斯东正教大牧首阿列克谢二世在官邸中去世。5000多名信徒自发聚集在莫斯科基督救世主大教堂为他彻夜守灵,总统梅德韦杰夫中断了赴意大利的国事访问,总理普京也于第一时间表达了哀痛之情,他说:“他的离世是俄罗斯民族的巨大损失。”
自1950年担任神职以来,在苏联的铁幕时代、世俗高压政治不断挤压宗教生存空间的险恶环境中,他小心翼翼地为东正教保存实力;在俄罗斯的解冻时代,他又肩负起了俄罗斯东正教复兴的大任。在他任全俄大牧首的18年来,东正教彻底摆脱了苏联时代备受摧残的噩运,重新成为俄罗斯文化以及社会的重要道德支柱。
在收获荣耀的同时,阿列克谢也备受争议。他是一位坚定的护教使者,却又充当过苏联清洗异见民众和教民的工具——克格勃的一员;他性情温和、热爱和平,却为了维护东正教教义中的家庭价值,致使一些同性恋者死于非命;他喜欢自由,却在对外场合为集权体制辩解。
1929年4月,阿列克谢出生于爱沙尼亚首府塔林一个东正教徒家庭,受身为神职人员的父亲影响,很小就担任过祭台助手和圣歌领唱。在塔林读完中学后,1947年进入列宁格勒神学院研究神学。
在1950年以前,苏联神学院的学生享受免征兵权利,但从这年开始,这一豁免权只限于神职人员。为逃脱兵役,他必须尽快担任神职。而按照东正教传统,担任神职后禁止结婚,于是,他与一位牧师的女儿在其就任教职的前4天举行了婚礼。只是这段婚姻维持不到一年便结束了。
在神职人员备受精神和肉体折磨的苏联时代,他却在教阶上青云直上。任教职两天后即被任命为塔林教区牧师,14年后,1964年仅35岁的他被破例擢升为大主教。
这也许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与克格勃的关系。克格勃档案中有他“杜斯多夫”的代号和提交的报告。这也使他一直备受俄罗斯东正教海外教会抨击。然而前苏联负责宗教事务的委员会主席为他辩护说,“在苏联时代,任何人想担任主教或者其他高层教职,即便是一位宗教会议成员,都必须获得莫斯科和克格勃的批准。作为主教,如果他想保护教民并保住职位,必须在某种程度上与克格勃合作。”
他本人从未否认其克格勃背景,他说,“要捍卫一件事情,必须在别处有所舍弃,在苏联时代,我们别无选择,对于那些因为这些妥协而带来苦痛的人们,我无时无刻不在为他们祈祷,祈求宽恕与理解。”
事实上,在其克格勃背景的掩盖下,他为俄罗斯东正教保存了实力。在教堂被摧毁、教民被送进劳改营甚至遭到杀戮的时代,1961年他担任塔林主教期间,阻止了当局要把巴尔干半岛的最大教堂——亚历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改为天文馆,以及把修道院改成权贵疗养院的行动。官方记录显示,他任主教期间,塔林被关闭教堂数量在苏联所有教区中是最少的。
有克格勃的支持,再加上他平和的性情,1990年当全俄大牧首缺位时,他成为苏联历史上首位不是借助政府压力而当选的大牧首。然而此时的东正教境况黯淡,有资料显示,仅在1937年8月到1938年10月间,就有20765名教民被杀。到二战前,苏联的教会体系几乎被彻底摧毁。
上任后,他为教会权力和信教自由奔走呼号。借助与戈尔巴乔夫、叶利钦和普京等政界领袖的良好私人关系,他不仅为东正教复兴获得政策支持,还争取到财政扶持。18年来,俄罗斯重新遍布教堂,如今俄罗斯人有63%是东正教徒。1999年12月,叶利钦和普京签订权力交接协定,并转交给阿列克谢,以此象征世俗权力的更迭获得了宗教领袖同意。
苏联解体后,意识形态障碍不复存在,他着手为苏联时代的殉教者平反,力促十月革命以来分裂的俄罗斯东正教红白两派的统一。终于,在2007年5月,他与海外教会主教拉夫里共同主持了回归庆典。
考虑到乌克兰地区东正教徒依然受天主教徒压迫,他拒绝与同属于基督教三大教派之一的天主教教皇会面,谈判解决十字军东征以来两派长达8个世纪的历史积怨,只愿意保持书信层次的交流。
网络编辑:老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