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公约》COP15开幕在即:

“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总体来说仍在恶化。我们期望在下一个十年扭转这一趋势。” 在昆明举办的COP15被各方寄予厚望。

“保护地占陆地、海洋面积的比例”是《生物多样性公约》为数不多的重要硬指标之一。在COP15召开前,已有不同主题的工作组讨论出了“昆明框架”草案,草案中最引人瞩目的目标,是到2030年要保护全球30%的陆地和海域,其中至少10%受到严格保护,被称为“30·30目标”。

“昆明框架”草案中,落实及监督太“软”这点似乎仍未有多少改观,对如何落实目标着墨较少。尽管议题纷繁,彭奎仍认为COP15已经存在达成共识的条件。“作为东道国,中国在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的努力有目共睹,并且取得了明显效果。我们在组织谈判的时候会更有底气,为各方最终达成共识注入积极因素。”

责任编辑:汪韬

COP15新闻中心。 (新华社/图)

一群野生亚洲象一路北上,从边境地带的热带雨林闯入人类的城市。它们跌跌撞撞的步伐不仅踏过芭蕉林、农田和柏油国道,还突破了人与动物、人与人,乃至国家之间的界限。云南深山里的护象者,一夜之间被全“地球村”的人关注,成为世界舞台的主角。

象群北上的终点是云南省省会昆明。十月,这里再次吸引全世界的目光。2021年10月11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第15次缔约方大会将在此开幕。

6月14日,云南省玉溪市易门县十街乡拍摄的象群。 (新华社/图)

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载入史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召开,诞生了两项重要公约——《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国际社会期望这两个公约能成为全人类保护环境的两“轴”。

每隔两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的196个缔约方会组织一场国际会议,简称COP(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逢十之年”的大会将为接下来的10年制定框架。2010年日本爱知县COP10共提出20个目标,但到2020年,公约秘书处发布的第五版《全球生物多样性展望》(以下简称《展望》)认为,20个“爱知目标”无一完全实现。

“过去十年,全球生物多样性总体来说仍在恶化。我们期望在下一个十年扭转这一趋势。”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薛达元向南方周末记者表示。从1988年《生物多样性公约》筹备开始,薛达元就一直代表中国参与相关的国际会议。

在昆明举办的COP15被各方寄予厚望。2021年9月23日,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上,COP15执委办主任、生态环境部生态司司长崔书红介绍,2021年,COP15是联合国生态环境领域最重要的一次会议,也是中国最重要的一场主场外交活动。即将诞生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会为未来10年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指明方向。

全球都在期待昆明

每届COP大会都是一场国际盛会。2018年的埃及COP14,每一场分会都座无虚席,不同国籍和肤色的专家在会场只好或坐、或站、或躺在伊斯兰风格的地毯上。

不过,疫情下的昆明COP15有些特殊。COP15本计划在2020年举办,因疫情推迟到2021年并分成两个阶段。2021年10月,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2022年4月,有关“框架”的正式谈判展开。为充分取得共识,2022年1月还将在瑞士日内瓦召开规模小一些的国际会议。

即便外籍参会人员不多,昆明机场、酒店以及滇池国际会展中心——COP15的举办地——也早已为防疫工作而忙碌起来。昆明的11家三级医院早已待命,作为医疗定点机构。COP15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由国家卫健委督导。

空中俯瞰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形状好似孔雀。 (新华社/图)

2016年,在墨西哥举行的COP13上,中国被宣布获得COP15举办权。此后,在北京、海口、昆明、成都4个城市的竞争中,最终花落昆明。

“COP15在中国举办,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成就的认可。举办地落地昆明,是云南生物多样性、气候条件和空气质量等综合因素的胜出。”此前一场发布会上,C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奎因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