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融入精准施策:泸州老窖开创共建共赢扶贫新局面
近年来,泸州老窖集团始终将参与脱贫攻坚作为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将脱贫攻坚工作纳入公司总体经营发展规划,坚持深度融入、产业为先、教育为本、共建共赢,积极承接合江、叙永等贫困地区的帮扶任务,主动支持凉山州彝区脱贫攻坚工作,在助力脱贫攻坚中注真情、出实力、见实效,充分展示了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初步实现了“农民精准脱贫、公司做实做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州花垣县十八洞村调研扶贫工作时发出了精准扶贫的号召。随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全面推进。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强调了这一目标,并提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全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国有企业和全社会共同的目标与使命。
近年来,泸州老窖集团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四川省决策部署,始终将参与脱贫攻坚作为国有企业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积极承接合江、叙永等贫困地区的帮扶任务,主动支持凉山州彝区脱贫攻坚工作,在助力脱贫攻坚中注真情、出实力、见实效,充分展示了国有企业的责任和担当,初步实现了“农民精准脱贫、公司做实做大、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
—、项目实施举措与成效
我国农村贫困地区分布相对广泛,地理条件、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人文环境等千差万别,因此注定了脱贫攻坚没有固定的具体模式,而重在一个“精准”。近年来,泸州老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通过开展扶贫工作,初步探索了“将扶贫工作纳入公司总体发展规划,坚持深度融入、产业为先、教育为本、共建共赢”的模式,实现与帮扶地区的共建共融。
(一)高位谋划、尽锐出战,创新组织架构确保扶贫落地生根
“扶贫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为帮助贫困地区实现持续稳定脱贫,泸州老窖集团通过签定合作协议、人才共育共享、共建平台公司以及将相关企业增量部分和新注册企业落户贫困地区等方式,从顶层设计、产业项目、发展成果等方面,与贫困地区进行了全方位深度捆绑与融合,实现扶贫帮扶从被动接受任务到主动谋求发展、从被动完成指标到主动共建共赢的根本转变,使泸州老窖集团真正成为扎根贫困地区、永远不走的扶贫帮扶队伍。
1.构建责任共同体
坚持责任落实,把扶贫帮扶工作纳入泸州老窖集团发展总体布局,成立以党委书记、董事长为组长的泸州老窖集团产业扶贫工作领导组。精心制定《合江县榕山镇回洞桥村扶贫攻坚规划方案》,细化完善《叙永县“1+N”扶贫项目工作方案》,与叙永县、古蔺县分别签订《产业扶贫项目合作协议》《脱贫攻坚合作协议》,绘制以多个产业项目为支撑的扶贫帮扶工作蓝图,着力构建脱贫攻坚责任共同体,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2.实现人才共育共享
坚持人才共育,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泸州老窖集团培养干部的重要平台和载体,选派2名优秀年轻干部分别挂职合江县委副书记、叙永县副县长,择优选派20余名骨干到脱贫攻坚一线全面参与脱贫攻坚工作,为贫困地区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积极创新挂职锻炼、举办集中培训班等模式,计划为贫困地区培训经营管理人才200名,目前已培训98名。通过人才双向交流、共育共享机制,为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提供人才支持。
3.打造公司化平台
坚持平台共建,由泸州老窖集团出资2.7亿元、叙永县出资0.3亿元,共同搭建产业扶贫平台公司——泸州画稿溪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抓项目、做实业,依托扶贫项目争取国家政策支持,成功争取项目申报资金86万元、易地扶贫搬迁政策补贴630万元、扶贫项目专项扶持奖励资金2862万元,切实推动叙永产业扶贫项目落地落实,构建起酒业、食品、文旅板块等大营销平台和大旅游发展格局,为脱贫攻坚提供优质产业平台支撑。
(二)精准施策、共建共赢,创新参与机制提升扶贫造血能力
泸州老窖集团以“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模式,由泸州老窖集团提供项目支持,引入农产品龙头企业,在贫困地区发展“丰岩乌骨鸡”“叙永生猪”等特色养殖项目,并引导贫困户参与农特产品养殖。建立统一购买种苗、统一养殖标准、统一服务管理、统一生鲜加工、统一品牌营销的“五统一”全产业服务模式,依托专合社建立农户风险保障机制,为贫困户养殖品质、养殖收入提供根本保障,确保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泸州老窖集团因地制宜,在贫困地区捐资建设“扶贫车间”,并帮助村集体招商引资,建设沃柑生态园等产业项目,采取集体入股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农作物间种和入股分红的方式,实现了土地收益、务工收益、间种收益、分红收益“四重叠加”,提升贫困村集体经济再生能力。
1.资金运作“献血”
坚持“基础设施建设+就业项目建设”配套模式,积极发挥泸州老窖集团旗下融资租赁公司优势,通过捐资、出资、融资等多种方式,帮助贫困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贫困地区“固本培元”。
以融资租赁方式,为叙永产城大道、龙洞水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供4亿元资金支持;投入配套资金4000余万元,完成叙永县黄金榜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项目58栋房屋建设,让116户贫困群众住有所居;同步结合画稿溪景区项目,带动周边贫困群众发展特色餐饮、传统手工艺品制作等服务产业,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设立泸州老窖帮扶基金4600万元,向合江、叙永、古蔺定向捐款800余万元,建成12个乡村基础设施;捐款2300余万元,推进合江县回洞桥村电网改造、饮水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步发展温室养猪场、沃柑生态园、林下养鸡等项目,有效改善基础设施、发展壮大产业,为脱贫致富创造条件。
2.扶贫车间“输血”
创建“扶贫车间”,帮助贫困地区发展集体经济。发挥泸州老窖集团号召力,采取“无中生有”就地建、“穿针引线”飞地建、“聚沙成塔”联合建、“借鸡生蛋”整合建四种模式,积极引导社会企业参与“扶贫车间”建设。
在合江捐资80万元建设回洞桥村扶贫制衣车间,捐资45万元建设温氏养猪场和母牛养殖场,资产均无偿捐赠,归村集体所有,2019年回洞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20余万元。
泸州老窖集团积极引导协助社会资金在合江建成投用23个“扶贫车间”。“扶贫车间”收益用于充实村集体救助基金和公益基金,不仅有效帮助村集体实现稳定收益,还帮助贫困家庭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为帮扶特困群众和发展公益事业提供了长期稳定的资金保障,实现从“输血”向“造血”转变。
3.项目落地“造血”
抢抓供给侧改革机遇期,因地制宜培育贫困地区农特品牌,以项目化运作整合资源,采取“企业+农合社+农户”收益挂钩分享的运作模式,实现三方合作共赢,为贫困地区“造血”。
与四川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丰岩乌骨鸡”项目公司,在叙永县枧槽苗族乡建设丰岩乌骨鸡现代化养殖基地。联合社会资本在叙永县投资60亿元建设150万头生猪产业一体化扶贫项目,促进叙永县生猪养殖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和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值150亿元、利税约8亿元,提供2000余个就业岗位。同时,出资900万元“以购代捐”集中采购凉山州农产品,与当地政府、电商公司、专业合作社达成合作意向,通过定时定量投入,长效支持贫困群众脱贫增收。推进电商平台项目,成立电商平台项目组,打造农特产品电商平台,畅通农特产品销路。
截至目前,已帮助700余名村民销售竹笋、蜂蜜、虫茶、木耳等农特产品,实现销售收入100余万元。
(三)外聚合力、内生动力,创新扶贫模式实现持久稳定脱贫
在帮助贫困地区发展产业的过程中,泸州老窖集团站在市场角度,充分运用市场手段,有效整合市场资源,不断壮大贫困地区产业实力。通过飞地园区、以商招商等方式,由泸州老窖集团提供项目、协调资源、搭建平台,为社会资本参与贫困地区发展创造更加明确的投资导向、更加便捷的投资渠道、更加有力的投资保障,促使更多社会资本愿意到贫困地区投资兴业,形成了大企业引领带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1.“以商招商”,激发市场活力
充分发挥泸州老窖集团的资本优势和品牌号召力,创新“以商招商”扶贫模式,激活贫困地区市场内生活力。泸州老窖集团率先将相关企业增量部分和新注册企业落户叙永,并以此为基础,推进以商招商。以画稿溪公司为平台,通过参股方式招引社会投资人联合开发叙永旅游项目,并在黄金榜项目区域投建318汽(房)车营地,在江门古寨建成燕溪堂民宿酒店。
截至2019年底,入驻叙永企业共计80家(2019年新入驻8家),其中68家公司注册资本77.4亿元,12家合伙企业认缴出资73.6亿元,入驻企业累计缴纳税收超过2亿元,有力推动叙永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2.“飞地扶贫”,激发产业活力
创新“飞地扶贫”模式,在条件较好地区建设贫困县的“飞地园区”,改善深度贫困地区发展条件,大幅降低贫困县产业发展的项目资金与基础设施投入,有效解决贫困地区产业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困境,并能够依托大企业大平台优势,广泛招商引资,撬动社会资本,形成产业集群效应,提升园区经济实力,激发贫困地区产业活力。
泸州老窖集团在江阳区预计投资52亿元,与酒业园区、叙永县三方共建占地450余亩的“飞地园区”——产业扶贫叙永创新示范园。项目已于2018年11月动工,共分3期建设。目前该项目一期工程正在加速推进中。项目通过股权投资、工商落户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将产值全部算到叙永、税收全部缴纳到叙永。项目建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6亿元、利税18亿元,为叙永县稳定脱贫和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撑。
3.“众爱教育”,斩断贫困根源
泸州老窖集团聚焦贫困代际传递根源,整合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资源,创新“众爱班”教育扶贫模式,联合泸州市职业技术学校组建三年制中职班——“众爱班”。“众爱班”坚持“全部定向、全程资助、全面培养”办学模式:全部定向招收合江、叙永、古蔺贫困户中应届初中毕业生;全程资助学生在校期间相关费用;全面培育学生道德品质和专业技能。
“众爱班”已招收2017级、2018级、2019级学生共161人。通过“众爱”教育,学生在思想、能力、心态等多方面发生根本性转变,脱贫致富的信心和能力极大地增强了。2020年6月,首届“众爱班”学生走进京东公司顶岗实习,其中,26名同学全部转为京东物流正式员工,人均薪酬4700余元/月,成为贫困家庭脱贫奔康的顶梁柱,另有12名同学结束实习后全部进入高考培训班,准备全力冲刺2020年高考。泸州老窖“众爱”志愿服务队工作获得多方认可,连续两年被评为泸州市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并荣获“2019年度泸州青年五四奖章集体”“2019年泸州市最美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二、经验模式总结
当前,全国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全面收官阶段,乡村振兴战略则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两个阶段既各有侧重又相互重合。基于泸州老窖集团的实践探索,可用于继续探讨国有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模式创新,从而为广大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全面脱贫、稳定脱贫提供持续、强劲动力,同时实现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自然过渡。
(一)落实一体规划,加强工作协同
要完善国有企业与地方政府、项目实施对象的协调机制,将国有企业的扶贫项目和相关举措与扶贫开发、乡村振兴、镇村规划等紧密结合,一体规划,同步落实。要积极探索综合扶贫开发与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模式,充分整合国有企业和贫困地区各自优势,帮助贫困地区较好地解决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中面临的新问题,实现脱贫以后“企业不走、项目不停、人员不撤”。进一步探索完善“飞地园区”扶贫模式的顶层设计,根据各贫困地区与园区发展情况与特色资源,统筹规划布局“飞地园区”,引导国有企业优势扶贫产业按照行业特点进驻相应园区,避免出现重复建设,导致资源浪费或地区之间同质发展、恶性竞争。
(二)统筹基础条件,选准扶贫路径
贫困地区和贫困户之间存在各种差异,要立足贫困地区的发展基础和贫困户的能力条件,从产业、资金、技术、观念、人才、管理、就业、市场、基础设施、生活条件、文化活动、建设规划等方面,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在总体项目和具体举措上各有侧重。对村集体而言,重点是在产业项目选择、基础设施建设、集体资产管理、发展观念更新等方面;对农户而言,重点是在创业资金支持、劳动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育等方面;对乡村产业(企业)而言,重点是在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能力培训、金融政策利用等方面。要在原有产业扶贫因户因人施策基础上再细化,找准路子、突出特色,立足贫困户、贫困地区资源禀赋和市场需求,充分运用“市场+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基地”模式,培育差异化优势,生产适销对路的农产品,拓宽贫困户增收和就业渠道,让产业发展效益真正落到贫困户身上。
依托国有企业资本和品牌优势,深度挖掘农业农产品,打造特色品牌,以“互联网+精准扶贫+农产品上行”为切入点,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发展乡村共享经济、创意农业、特色文化产业,切实提升农产品价值,扩大农产品销路。通过完善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做到产业扶贫的可持续性,不断将产业扶贫工作引向深入,促进农民可持续性增收,促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
(三)完善利益联结,实现互利共赢
要鼓励有条件的国有企业单独或联合举办新型农业企业等,参与乡村振兴行动计划,继续发挥好脱贫攻坚中积累的成功经验、建立的人情资源(贫困户及其他农户)、熟悉掌握政策的优势,建立熟悉该项工作的人才团队,选择优良项目把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结合起来,探索“股份制”等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增强他们参与扶贫项目的积极性。要探索国有企业、外来扶贫力量、贫困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建立扶贫工作联盟。要突出抓好教育扶贫,坚持“扶志”+“扶智”,打造教育扶贫特色品牌,如泸州老窖集团创设的“众爱班”,对上争取更多政策资源、资金支持,对外扩大品牌效应,引导更多企业参与进来,大力创新教育扶贫模式,积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实用人才,通过多种机制引导他们返乡创业,打造一支乡村振兴的领军人才队伍。加强国有企业与贫困地区人才的共育共享,加大对贫困地区的人才输送力度,同时借助国有企业平台为贫困地区培养高素质人才,针对特色农业领域集中开展技术指导管护,以下乡入户分类指导为基础,各项管理技术措施落实为手段,促进全面丰产增收,为振兴乡村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四)整合资金政策,稳固支持体系
相对于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现实困境及需求,国有企业的扶贫资金始终是极其有限的,因而必须推进扶贫资金整合。整合国有企业扶贫资金,集中到好项目和关键环节上;整合国有企业扶贫资金与其他渠道的扶贫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发挥整合效应,解决制约脱贫致富的核心问题;积极探索“企业扶贫基金”等方式,建立“资金池”,实施第三方专业管理,既避免因国有企业经营波动而影响扶贫资金投入规模,也可以借国有企业扶贫资金吸引和撬动其他社会资本投入重点扶贫项目,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做大资金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