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血扶智:李锦记以创新思维助力教育扶贫
自 2011 年起,李锦记酱料集团创办“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通过全额资助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青年进入国家重点职业高中学习中餐烹饪技能的方式,帮助他们完成学业,掌握一技之长,逐渐走向自立。截至 2020 年 9 月,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累计投入超千万元,招募了全国21 个省区市的 879 名有志青年学厨圆梦,其中已有 482 名走上工作岗位。在过去的 9 年里,53 个国家级贫困县通过该项目受益。不同于传统的“输血”型公益项目,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更乐见于“造血扶智”, 以创新思维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助力有志青年学习一技之长,规划理想人生。
“职教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家”,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是实现“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的重要手段,在教育脱贫攻坚中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一家生产酱料产品的企业,李锦记会和很多厨师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李锦记看到,虽然在内地,厨师收入不低,但他们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及社会地位等不尽如人意,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愿意进入这一行,如此下去,厨师行业将后继乏人,中餐业的发展急需人才。此外,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些考不上高中或者家庭经济条件不好的孩子,初中毕业就辍学,因为没有一技之长,只能从事技术含量很低的工作。如果能够帮助这些青年掌握一技之长,可以有效解决该社会问题。
基于这个考量,李锦记结合企业自身优势,推出了希望厨师项目,通过资助家庭困难的有志青年入读重点职业高中的中餐烹饪专业,让他们学习厨艺,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创业,带动稳定脱贫。
—、项目实施举措与成效
李锦记积极倡导“精准扶贫,用厨艺为有志青年打开一扇希望之门”。在共同的教育梦想及价值理念下,李锦记先后与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四川省财贸职业高级中学校、广州市旅游商务职业学校携手开启校企合作,共同为中餐行业人才培养搭建平台。
在希望厨师项目的运营过程中,李锦记充分利用企业资源优势,发动社会各界力量,面向全国招募符合条件的青年。“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自2011年设立起,累计投入超千万元,至今已招募了879名有志青年学厨圆梦,覆盖了四川、重庆、天津、贵州、云南、甘肃、山西、陕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南、河北、山东、湖南、湖北、广西、广东、江西、海南21个省区市,截至2020年6月,已有482名希望厨师顺利毕业。毕业学生多在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深圳等一线城市的四、五星级酒店和知名餐饮企业工作,诸如希尔顿酒店、香格里拉大酒店、中央电视塔旋转餐厅、北京香港马会会所、北京王府井文华东方酒店、北京日出东方凯宾斯基酒店、北京新云南皇冠假日酒店、北京大董烤鸭店、成都华尔道夫大酒店、成都JW万豪酒店、成都明宇豪雅酒店等;也有选择回到临近家乡的省会城市餐饮行业就业。李锦记跟踪调研发现,毕业后的希望厨师月均收入多在4500元以上,其中不乏佼佼者已经成为厨师长,月均收入上万元;也有一些希望厨师直接开起了餐饮店。一批又一批青年因为希望厨师项目改写命运,逐渐有能力带领自身及其家庭脱贫致富。
不同于传统的“输血”型公益项目,“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更乐见于“造血扶智”,以创新思维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助力有志青年学习一技之长,规划理想人生。
(一)成立项目工作小组,负责项目运营
李锦记成立了希望厨师项目小组,负责项目的策划、执行和对希望厨师的跟踪管理,同时建立了完善的招录工作体系和面试评分标准,实现了全程公平、公正、务实、透明的项目运作。
每年,李锦记和合作学校会组成希望厨师项目小组,共同制定招生方案,报名结束后,项目小组前往面试站点对申请人进行笔试、面试、体格检查等。同时,招生小组还会实地家访,考察报名人员的家庭情况。最终,项目小组会根据申请人的面试成绩及综合能力,择优录取,确定资助名单。
(二)发挥合作伙伴优势,助力希望厨师生源选拔
李锦记携手政府、教育局、扶贫办、社会组织、公益基金会、行业协会等机构,通过跨界合作、政府职能支持和背书等措施,保障希望厨师公益项目的稳健运营。
李锦记与各地合作伙伴合作,借助他们在当地的经验优势、亲情优势和时空优势,为希望厨师项目推荐生源。例如在黑龙江,李锦记与哈尔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携手,依靠在关工委工作的老党员、老干部、老军人、老模范、老教师“五老”同志在当地开展工作。农村的“五老”在当地具有很高的威望,受人尊敬,可信度高,他们深入村屯对“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进行宣传动员时,家长及孩子更容易接受和信服;在四川,李锦记与中共四川省委统战部合作,发动四川省各市、州统战部的力量动员招生;在甘肃,李锦记与西部阳光基金会合作,利用他们在当地初中学校的驻校社工,向学生宣传希望厨师项目。截至2020年9月,“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覆盖国家级贫困县53个,其中12个为未摘帽贫困县。
(三)校企合作,共建培育体系
2019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对于李锦记希望厨师的培养,校企双方高度重视,为了保障教学质量,校企共建希望厨师培育领导小组及工作小组,负责项目的整体设计、统筹规划、监督实施、质量评估、组织管理和条件保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各司其职,确保项目的顺利运行。校企共同构建了“希望厨师”培育体系,通过5种途径,对希望厨师进行全方位培养。
图2“希望厨师”培育体系
1.文化育魂
李锦记与合作学校构建了以李锦记“思利及人”企业文化为根本,以学校精神文化为引领,以特色课程为核心,以管理文化为保障,以物质文化为支撑,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贯穿育人全过程的“文化育魂”体系,从学校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到班级文化建设,进行完整设计。李锦记希望厨师班每个班都有班徽,设计将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合,都是以学生为主体,汇集了老师、家长、企业等多方意见,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
2.课程育能
通过特色课程实施,坚定学生信念和理想,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培养奋斗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归根结底是对专业的敬畏之心。希望厨师学习的中餐烹饪专业,课程由企业及
学校共同设计,以真实任务为载体,融合了中餐热菜、冷菜、面点、酒店服务等模块。学生除了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外,还要学习烹饪美术、雕刻与冷拼、热菜制作、成本核算、食品卫生、营养搭配等专业课程,学校在实践中帮助学生提高职业素质及综合能力。
3.活动育才
校企双方十分重视育人活动的设计,充分体现育人意图。通过组织多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自信自强,全面提升技能与素养。入读李锦记希望厨师班后,学校和李锦记在培养希望厨师掌握烹饪技能的同时,鼓励他们走出学校,到社会的大课堂上去增长才干。在校期间,李锦记和学校经常不定期地举办各种活动:学校组织的职业技能大赛,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文化节、体育节、社团活动等,是希望厨师才艺人生精彩绽放的平台;传统节日的共同庆祝,中秋节做月饼,国庆节包饺子,是浓浓亲情的人文关怀;观看爱国主义电影、参观年画村和故宫博物院,是培养希望厨师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与行业联动,参观五星级酒店,观摩厨王争霸赛、世界青年厨师中餐烹饪大赛,与媒体和网友交流切磋厨艺,是希望厨师拓宽视野与丰富阅历的过程。
4.管理育行
校企对希望厨师的管理刚柔并济,制度建设与人文关怀并举,引导精神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每年在李锦记希望厨师开班仪式上,都有老生为新生佩戴厨师帽和新生宣誓的环节,这代表着他们厨师生涯的起步;在毕业典礼上,李锦记希望厨师老生会把象征希望厨师传承的水晶座交到学弟学妹的手中,勉励他们把李锦记希望厨师的精神传递下去,同时也会有学生家长到场见证希望厨师毕业的庄严时刻;每个李锦记希望厨师班,都会在班主任的带领下,自主制定班级誓词、班级公约,这种柔性管理和人文关怀也教会了他们感恩,成为他们思利及人、回馈社会的内生动力。
5.实践育情
社会实践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校企为希望厨师搭建了多元实践平台,鼓励他们用一技之长、感恩之心回馈社会。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李锦记希望厨师变得自信勇敢,利用自己的专业技能走出校园,造福社会在实践中、在奉献中,希望厨师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他们的专业技能、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责任意识等综合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
二、经验模式总结
(一)扶志+扶智,可造血式技能培训助力教育扶贫
封闭的地域环境、困难的家庭条件、匮乏的教育资源,让这些青年处在不该有的“休眠期”,早早地磨掉了他们应该有的朝气和快乐。现实生活的窘困压在孩子们稚嫩的肩膀上——未来要怎么走,怎样才能在社会上立足,而“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的到来,让他们看到了一丝曙光。
育人心,启人智,授人技,助人立。“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通过精准帮助困难家庭学生职业学习和就业,使教育改变命运成为现实。在“授人以渔”的同时,“李锦记希望厨师项目”更注重对来自偏远地区的青年心智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坚定信念,让他们能够站在人生新的起跑线上,通过努力拼搏,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链,推动了教育公平,让更多贫困家庭看到了希望。
(二)公益项目与企业使命相结合,让公益项目效果最大化
希望厨师项目与李锦记“发扬中华优秀饮食文化”的使命完美结合,通过联合共创的方式跨界合作,有效链接了多方资源。在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李锦记走到农村一线,深入了解当地青年和家庭的真实需求,得到各地公众和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认可,打造了具有企业特色的教育扶贫公益典范品牌,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声誉和形象。这种共创共赢的模式,可以推广到更多城市。这也给了公益人很好的启示,对于未来公益而言,公益项目要结合机构或企业的自身发展战略来设计完成,要起到项目执行、资源链接、平台搭建的作用,通过共创共建、多方合作的方式实现公益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