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落实“前海方案”任务分解,统筹推进“物理扩区”和“政策扩区”

伴随着《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以下简称“前海方案”)的印发,前海合作区的建设迈向了另一个新阶段。

9月13日上午,深圳举行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新闻发布会,介绍深圳贯彻落实《前海方案》的具体举措和进展成效。

深圳市委副书记、市长覃伟中在发布会上介绍,“目前前海合作区新一轮总体发展规划建议方案已经形成,正按程序报送上级部门审议。”

覃伟中还指出,深圳将统筹推进前海“物理扩区”和“政策扩区”,一方面用好120.56平方公里的土地空间,立足各片区资源禀赋、发展条件,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重点平台、重大项目布局,全面提升前海发展能级,加快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另一方面用好《前海方案》赋予的政策红利,在落实好现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基础上,尽快推动产业促进、金融开放、法律事务、服务贸易等支持政策覆盖“扩区”后的全部区域。

六大方面落实《前海方案》

《前海方案》印发以来,深圳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推进全面深化前海合作区改革开放的实施方案,包括12个领域、44条措施,并落实落细为203项近期重点推进事项。

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黄敏在发布会上详解了深圳落实《前海方案》的六个方面,分别为:对标世界一流,细化“两阶段”发展目标;突出放权赋能,完善扩区后的管理体制机制;激发发展动力,促进深港澳产业联动发展;提升开放水平,深化与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促进交流交往,联动港澳高水平参与国际合作;坚持追求卓越,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

其中,在对标世界一流方面,黄敏介绍,到2025年,向港资新出让产业土地面积占比不少于1/3,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取得重大突破,对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的引擎作用日益彰显。到2035年,港籍就业人口大幅增加,营商环境达到世界一流水平,建成全球资源配置能力强、创新策源能力强、协调发展能力强的高质量发展引擎。

目前,前海的营商环境已接近世界一流水准。普华永道按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指标体系对前海进行的评估显示,如作为独立经济体参与排名,前海的国际营商环境排名由2017年的第51位持续提升至2019年的第22位,在开办企业、施工许可、获得电力、执行合同方面进入前20名。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全国港澳研究会副会长郭万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深圳要打造全球标杆城市,而前海是深圳配置全球高端要素资源的一个枢纽。放在全球标杆城市的坐标中来看,前海需要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在制度型开放方面继续走在前列,包括规则、标准、法律的开放等,建立真正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从填海而成的一片滩涂起步,11年间,前海不仅成为了深圳经济发展要地、全球投资热土,新城建设也可圈可点,累计已实现226栋建筑主体结构封顶,“四纵十横”的道路骨干网基本成型。

深圳落实《前海方案》的六大方面,再度强调了“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具体包括建设滨海公共休闲岸线,打造绿色低碳的宜居城区;加快推进港深西部铁路等重大项目规划建设,打造畅通便捷的枢纽城区;推动海绵城市、节水型城区建设,打造更为安全的韧性城区;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信息交互枢纽,建设互联互通的智慧城区。

新的产业发展机遇

从产业特色来看,香港“一国两制”研究中心研究总监方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前海是深港合作区,尤其聚焦现代服务业领域。服务业与制造业不同,服务业合作不单是关税减免的问题,还涉及到规则对接、市场准入,其难度更大。而前海正是探索深港现代服务业领域合作的最佳地区。此次《前海方案》的出台,再次将前海定位为深圳乃至国家服务业开放的先行区。

伴随着扩区,宝安机场、会展新城、海洋新城等产业功能片区成为前海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前海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增加了更多高科技、高端制造、机场、港口等元素,“四上”企业数量和固定资产投资分别扩展了8.4倍和2.9倍。

未来,前海的产业发展主线、思路是什么?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郭子平在发布会上介绍,现代服务业始终是前海不变的发展方向和要求,深圳支持前海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科技和专业服务等方面现代服务业,推动深港产业合作发展能级不断提升,既有的产业支持政策同步会覆盖到扩区后的全部区域。

“下一步我们将紧紧依托香港服务业的优势和新扩展区域的资源条件,不断探索深化深港在现代金融、科技服务、会展经济、海洋经济、专业服务业等领域合作,联动港澳构建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产业体系。”郭子平介绍。

具体而言,前海将推动金融业开放发展,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推动会展国际化高端化发展,培育壮大现代海洋产业,推进专业服务业国际化发展,培育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等。

郭万达表示,在会展产业方面,前海将与在这一领域发展较好的香港实现更深刻的联动;另一方面,海洋经济也进入了前海的产业体系,包括海洋工程、海洋设备、海洋生物医药以及海洋大数据等行业;大小南山和宝安片区的加入,将为合作区增加高科技制造业企业。

方舟则专门谈及了深港之间的科技产业合作,他指出,香港的优势在于基础科研,但产业化的能力较弱,前海可以作为香港科研成果转化的“经纪人”,搭建香港科研人员及机构与深圳制造业企业之间的桥梁。此外,前海可以考虑设置创投基金,满足香港科研成果产业化过程中的融资需求。

深化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自成立以来,前海合作区坚持“依托香港、服务内地、面向世界”,以支持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为己任,推动规则衔接、机制对接,全面深化与香港的务实合作,已经成为内地与香港关联度最高、合作最紧密的区域之一,累计实际利用港资225.84亿美元,占前海实际利用外资的92.4%。

深圳市前海管理局常务副局长黄晓鹏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的几方面的成效,包括推进深港投资便利化、推进深港贸易一体化、推进深港金融合作、推进深港法律合作、推进深港跨境执业便利等。

譬如,在金融合作方面,推出跨境双向人民币贷款、发债、本外币资金池、股权投资、资产转让以及自由贸易账户等“六个跨境”金融合作,自由贸易账户实现跨境收支924亿元,其中深港两地跨境收支占88%。

在建筑、税务、咨询等专业服务业开放方面,前海先后推出了资质认可、合伙联营、项目试点、执业备案等一系列便利化措施。去年9月,前海出台了香港工程建设领域专业机构资质备案和专业人士执业备案两个管理办法,率先解决了香港工程建设领域专业人士在前海执业的资格问题。

此次的《前海方案》,再度强调了在“一国两制”框架下先行先试,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机制对接。

黄晓鹏表示,前海管理局将全力推动深港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高效流动。他详解了在这方面下一步的工作重点,包括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对接高标准贸易规则、强化金融开放联通、加强深港法律事务合作、推动民生领域互通等。

其中,在民生领域,将支持港澳和国际高水平医院在前海设立机构,建设特色民办双语学校、港人子弟学校以及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等。

一名在前海的香港籍创业者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几年,前海、深圳密集推出了一系列便利港澳青年就业、居住、生活的措施,《前海方案》的发布,又加强了这方面的讯号,希望有更多的香港年轻人多来了解。

方舟则表示,进一步帮助香港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前海方案》出台的一个重要背景,《前海方案》也将推动深港合作进入要素流动和规则对接的深水区,强调深港合作的双向辐射、双向互补。

(编辑:周上祺)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