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名制形同虚设!绕开监管的未成年人网络游戏怎么管

责任编辑:黄鹏飞

实名制形同虚设账号网络租售现象仍然普遍

本周一,有媒体针对网络游戏实名认证漏洞,人脸识别系统可被“破解”,租号平台有空子可钻等现象进行了报道。9月8日,针对相关问题,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对重点网络游戏企业、游戏账号租售平台和直播平台进行约谈,要求相关企业要坚决落实有关要求,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那么相关企业和平台落实情况如何?来看记者的调查。

在采访中,很多家长普遍反映,仍有大量游戏企业对用户的注册登录要求过于简单,缺乏生物特征识别等身份认证措施,让实名制形同虚设。还有很多孩子更是通过网络平台租用或购买成人账号,以绕开防沉迷监管,让家长头疼不已。

家长:我们家长只能观察孩子,你是不是在别的时间玩游戏,我只能加强对孩子的管理,别的我也没办法。

中学生:就是拿家长的手机玩,或者拿家长的身份注册,然后就是有人租号什么的,就去玩。

针对游戏账号转卖转租问题,记者针对目前人们常用的一些网络和电商平台进行调查。

在百度搜索引擎上输入“租号”二字,页面显示出大量“最便宜的租号”“不用实名认证的租号平台”等诱导性的条目。

记者随后又打开多个电商平台,发现同样大量存在游戏账号租售商家。游戏租号价格从1元到几百元不等,最低1元钱就可以租一个账号。有的店铺涵盖超过50个不同种类的网络游戏,不少卖家显示单个热门游戏租号的月交易量就超过2000单,月成交总量超过4万单。在某二手交易平台,记者输入“游戏租号”,平台推荐的“游戏频道”里分类详细,不仅能看见“租账号1元起”,还有所谓的“代练接单赚钱”“买账号放心交易”等多个项目。不少商家在物品描述中称只要支付成功,就会自动发送账号密码,不限时长等内容。另一家电商平台设置的游戏账号分类里,竟然还专门有“无沉迷账号”项目。

记者发现,网络社交平台更是账号租售的“重灾区”,而且交易更为隐蔽。在QQ软件上,记者虽然直接搜索“买号、租号”查不到相关信息,但一些群管理员将“卖号”“买号”换成了谐音字,引导用户私下交易。某个QQ群的租号广告赫然写着“卖家包人脸识别可删除”等明显诱导未成年人购买的信息。在百度贴吧,记者搜索“租号、买号”,虽然显示“相关结果不予展现”,但依然有许多以游戏租号、买号为名的贴吧,充斥着多种热门网游账号交易信息,有的用户甚至点名要“已经通过认证,且无须再次人脸识别”的游戏账号。在小红书,记者搜索发现,同样存在大量用户发布租售游戏账号的帖子。

未成年人轻松租买账号平台监管缺失

记者发现,多个电商平台将“游戏账号交易”服务列入虚拟产品门类,提示用户在网游虚拟货品交易时必须年满18周岁,并提交身份信息进行实名认证,平台将禁止并拦截未成年人网游虚拟货品交易。那么,未成年人是否真的就无法购买游戏账号呢?

记者用一名15岁孩子实名认证的账号,分别在多家电商平台尝试购买游戏账号。在淘宝网,部分商家页面出现了未成年人拦截界面,但记者仍在更多未设置未成年人拦截界面的商铺买到了“租号服务”。在拼多多则不需要任何认证,就可以直接拼单购买。在京东商城,商家仅自动回复信息提示“下单默认已经成年”,下单后记者很快就收到了游戏账号及密码。针对上述违规违法租售网络游戏账号的用户和商铺,向相关平台进行了举报、投诉。

几天后,记者再次登录相关平台发现,在京东平台,记者举报的游戏账号商品均显示已下架,而且搜索“游戏租号、售号”也基本无法找到相关信息。在淘宝网,被举报的租号商品已经下架,并加强了对未成年人交易拦截功能,但账号租售商铺仍然存在。拼多多平台被举报的商品仍然处于售卖状态,而且不管用户是否成年,依然可以购买到相关商品。

社交平台方面,对于记者的举报,QQ回复“暂时无法认定举报对象存在违规行为”,百度贴吧和小红书等平台,客服仅自动回复将于24小时或2至3天内回复,截至记者发稿时,未收到有效回复。

中国法学会会员部副主任彭伶:关于进一步规范管理,防止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通知里面,它就明确要求,要严格落实网络游戏用户账号实名注册和登录的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实名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那么在这里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它提到的是用户,而不仅仅是未成年人。换言之,凡是向未实名登录的用户提供游戏服务的都属违法行为。

专家:游戏账号租售违法应严厉打击

专家表示,不管用户是不是未成年人,凡是向用户提供租售游戏账号的行为,都属违法行为,相关部门将予以严厉打击。

我国《网络安全法》第24条规定,网络运营者在与用户签订协议或者确认提供服务时,用户不提供真实身份信息的,网络运营者不得为其提供相关服务。记者了解到,将于十月一日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规定,包括游戏账号、个人密码、验证码在内的信息都属于敏感和隐私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专家表示,即便有些电商平台在页面声明,不向未成年人提供网游账号交易服务,但从法律层面讲,这属于无效免责和无效抗辩。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这些商业行为现象本身就是违法的,因为即便是成年人把账号卖给成年人,就是一个违法行为。因为这里涉及个人信息的问题,涉及网络行为的实名认证的问题。你用A的人注册,用B的方式去登录,很多的电信诈骗就是通过互联网上虚假账号登录的方式去完成的。所有的游戏平台包括互联网平台,其中涉及账号的问题,在网民协议中都有明确的规定,绝对不允许用任何方式转让租借的。所以这一个行为,既违反了民事法律规定也违反了行政法律规定,甚至有可能如果大批量去出售出卖账号的话,还可能涉及国家《刑法》涉及的罪名,就是侵害公民个人信息犯罪,所以是一个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

日前,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会同中央网信办、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在约谈腾讯、网易等重点网络游戏企业和游戏账号租售平台时强调,相关企业和平台要严格落实各项要求,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未成年人提供网络游戏账号租售交易服务。相关部门将加大监督力度,开展专项检查,严肃处理违规行为。

完善身份识别让“实人”认证落地

正是因为现有的网络游戏在实名注册和登录的时候,没有完全落实身份识别,才让商家利用这个漏洞绕开了防沉迷系统,对个人信息保护,尤其使得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失效。所以,归根结底,完善身份识别,是游戏防沉迷系统落地执行的关键。

专家表示,游戏企业在用户实名认证的落实过程中,一定要把人和行为对应起来,不断升级技术手段进行认证登录,防止轻易用他人身份注册和登录,杜绝游戏账号租售现象,尤其尽到对未成年人保护责任。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黄道丽:企业要摆正态度,实名必须落实到“实人”。否则实名就是流于形式了,比如说要加入人脸识别,或者你要加入这种生物特征,确保人跟名确实是对应的。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现在登录的身份验证的方式是很多的,成本实际也并不高,今年六月一日《未成年人保护法》刚刚修改一遍,就特别强调了互联网平台,都要安装青少年保护系统,或者叫家长监护系统,通过技术对技术的方式,来解决未成年人绕开监护系统。这个是平台应当尽到的主体责任,最核心的一个重要的责任。

将于今年十月一日实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2条,明确要求有关部门研究开发、推广应用安全方便的电子身份技术,推进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建设。

公安部第三研究所网络安全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黄道丽:那其实就是我们公安部门想要做的,在《网络安全法》的基础之上,去建一个国家的身份认证的公共服务建设。这个公共平台是免费的,企业你可以依托这个平台去做认证。这个其实对于我们,从源头上减少个人身份信息滥采和滥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把实名走向“实人”,是完全可以做好的。

据了解,相关部门将于近期上线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举报平台,及时受理和处置问题线索,对落实不到位的企业,发现一起严处一起,确保防沉迷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网络编辑:阿柴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18)


135****1205
回复

135****1205

2022-02-06

我是一个初中生,一天一个小时我接受,周五、周六、周日才能玩我也接受,但为什么要在晚上8点到9点才能玩啊😭

135****1205
回复

135****1205

2022-02-06

1

hana

2021-09-14

管啥管

大梁
回复

大梁

2021-09-15

需要长期坚持,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更需要全社会、各部门合力齐抓共管!

hana
回复

hana

2021-09-14

管啥管

黄河度
回复

黄河度

2021-09-14

试问:谁希望自己游戏人生! 试问:谁的父母希望孩子游戏人生! 绝没有!为什么父母与孩子因游戏而走向对立矛盾?这里面本质问题就是一个度!根本上还是孩子兴趣点的培养机制问题!也就是对孩子教育思想的行为世范问题。面对游戏,父母与孩子的对立矛盾,其实,完全可以统一于游戏平台的技术与管理机制设计!为什么绕来绕去游戏平台不作为?那还是在利益面前绑架道德!那好法律法规应该可以出手了。游戏不规范,触犯法律底线,罚他10倍收入的罚款!他还敢于挑战嘛?不需要转移矛盾,但对这种挑战者绝不宽宥!关键问题是,执法不严,你咋办!这是最后一个问题!父母焦虑有意义吗?这就是人性的弱点,在金钱面前,徇私舞弊,玩起猫捉老鼠游戏!另一边,孩子绕过监管继续玩啊!岂不悲哉!

王登超
回复

王登超

2021-09-13

烟广告从有到无,也算一种进步。呼吁社会加强监管没有轻视家庭管理的含义,不用激动。

189****1216

2021-09-13

家长不管怪社会?已经有了基本的隔离措施了,剩下的就该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了,难道要企业给每个小孩配一个保姆监管着?那成年人抽烟喝酒死了也可以怪酒厂烟厂,你们为什么没有在我沉迷的时候监管我、制止我!

DAVID应
回复

DAVID应

2021-09-13

还可以限制未成年人上网,这样整个网络都是实名的了

18
回复

18

2021-09-13

我觉得完全可以借这个契机完善网络数字财产的交易和所有权认定。这对于游戏产业也是好事。

189****1216
回复

189****1216

2021-09-13

家长不管怪社会?已经有了基本的隔离措施了,剩下的就该是家庭教育的责任了,难道要企业给每个小孩配一个保姆监管着?那成年人抽烟喝酒死了也可以怪酒厂烟厂,你们为什么没有在我沉迷的时候监管我、制止我!

麦星
回复

麦星

2021-09-13

作为一个九零后,在初中的时候我妈是这么管我的——只要她不在,直接把网线拔了,然后电脑还设的密码,甚至我的台式机需要插电源她直接把我的插线板拿走了,因为电脑电源线不够长。当时我是根本没有手机的,电视也不让看,每天只能看半小时6点半到7点。放学就回家,节假日哪都不让去。都管成这样了家长还管不住,难不成孩子生下来还要相关部门代养吗。

135****7517
回复

135****7517

2021-09-13

有一说一,对青少年玩游戏的监管过于严厉了。除了少数沉迷于游戏的,大部分都只是娱乐一下打发时间而已,至于所谓“玩游戏带来的危害”,玩别的也有同样的问题。

不如
回复

不如

2021-09-13

家长管不好孩子,国家越权干预。 我不信不给手机孩子能玩游戏,也不信所有孩子玩手机都会荒废。 管可以,那抖音快手是不是也该管管?

155****4950
回复

155****4950

2021-09-13

想管住孩子不玩游戏,有效的办法就是增加家长陪伴孩子的时间,但是部分家长因为工作或其他事情不能够挤出这些时间,所以竭泽而渔,饮鸩止渴的方法就出台了,但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要落在家长以及导致家长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减少的公司或者劳动单位上

黄河度
回复

黄河度

2021-09-13

平台公司为流量金钱,缕缕触碰法律底线!这是在草菅人命,必须予以重罚!它非法营运获利一个亿,就罚它十个亿!你看它还敢不敢了?

185****5614
回复

185****5614

2021-09-13

昨天上午玩了一款网游,世界语音里听到有个孩子(听声音绝对未成年)一直在骂脏话。当时还只是觉得素质太低下,现在才意识到,当时还不是未成年人玩游戏的时候,而且这款游戏的年龄限制是18+。(进入游戏的时候,并没有实名认证……)

小麻雀
回复

小麻雀

2021-09-13

没底线。

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回复

一路走来,始终如一

2021-09-13

生物识别,一个劲的弹出窗口就行了。发现一次让未成年人使用,直接取缔这个月账号。

晒太阳的狗
回复

晒太阳的狗

2021-09-12

不能让游戏耽误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