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发掘前传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9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悠翔

三星堆的发掘前后经历了四轮,跨越近百年。图为2021年3月20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讲述三星堆考古发掘的历史。 (视觉中国/图)

两次发掘,间隔30年

在近百年的历史上,三星堆曾历经三次重要的考古发掘。

1927年,是三星堆遗址刚刚露出冰山一角的日子。当时,中国考古学刚刚起步,四川地区从来没有进行过正规的考古发掘。成都华西协和大学的考古学家葛维汉(D.C.Graham)和地质学家戴谦和(D.S.Dye)筚路蓝缕,成为三星堆第一代考古人。

那年2月初春,家住广汉太平乡月亮湾的农民燕道诚一家,为了新挖一个水车坑而意外发现了深埋于地底的三星堆宝藏。燕道诚是一个有文化的农民,之前还给人做过师爷,挖出的四百多件玉石器,有璧有璋,燕道诚知道它们不同凡响。

燕道诚将其中五件石器献给了当地驻军旅长陶宗凯。尽管陶宗凯不懂文物,却也存有敬畏之心,他想到了当时在华西协和大学任教的学者戴谦和和葛维汉。

葛维汉是美国传教士,1911年来华,1913年入川,对四川的历史风土、民族状况非常熟悉。看了陶宗凯送来的文物,葛维汉初步判断它们的年代为周代。这让他颇为惊讶,因为如此久远的断代,四川历史几乎没有文献记载。

古董商们在此后一两年间蜂拥至月亮湾,燕家的文物很快流入市场。这批流失的玉石器很大一部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有葛维汉经手的少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陈玲玲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