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岛素集采,对患者影响几何?

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2019年患者规模达1.164亿人,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1/4。当年,糖尿病治疗占中国总医疗支出比重的11.3%。

“相当于市面上的胰岛素厂家都能参与集采。集采降价只会微调,对市场格局影响不大。”

“患者转换不同品牌或类型的胰岛素,必须在严格的医疗监控下进行。”

(本文首发于2021年9月9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张玥 助理编辑 温翠玲

中国的糖尿病患者逾一亿人,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四分之一。 (视觉中国/图)

2021年8月中旬,国家医保局发出的一份《国家组织胰岛素集中带量采购方案(征求意见稿)》,在赵鹏的糖尿病病友群里引发了大量讨论,有人赞同集采政策带来的降价利好,也有人担心万一自己常用的胰岛素落选,该怎么办。

今年22岁的赵鹏是一名1型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已经整整18年。他所在的群里聚集着很多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糖尿病患者,彼此互称“糖友”。赵鹏和他所熟悉的“糖友”大多使用的是诺和诺德生产的胰岛素。

1962年,来自丹麦的诺和诺德胰岛素产品首次进入中国市场,此后,赛诺菲、礼来等外资胰岛素厂家也迅速进入中国。根据国信证券的研究报告,2012年至2019年三季度,诺和诺德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维持在50%左右,2018年三大巨头市场份额合计达到86%。

胰岛素集采自2019年12月起在武汉已有试点,采购量170.57万支。当时采用分组带量议价,根据中标结果,降价幅度最多达到了43%。而据财经网报道,有武汉集采内部人士表示,药品平均降幅只有4%,降价效果不明显。

对比此前其他药物的集采方案,业内人士对南方周末记者表示,此次征求意见稿看起来相对“温和”,增加了企业中标的概率,不会像之前那样的高淘汰率。“集采降价只会微调,对市场格局影响不大。”

保命胰岛素

摸着肚脐周围一厘米左右的地方,刘文绣拿着注射笔扎进去一根细细的针头,缓慢地将胰岛素推进皮下。被“糖”砸中的十年里,她几乎每天要重复做这个动作,有时甚至一天多次。

昨天扎了左侧,明天就扎右侧,老在一个地方扎,容易起硬块。扎错位置,还会出血。没扎好拔针,胰岛素还会漏出来。打了这么多年针,刘文绣至今未能适应针头刺进皮肤的痛觉。

疼得实在扎不进去,刘文绣请求医生换了口服降糖药。然而,靠降糖药很难控制好血糖,她经常睡到半夜就出现低血糖症状,“浑身发软、发抖,就得起来吃东西”。好在,还没有出现低血糖昏迷的情况。

刘文绣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人,36岁怀上二胎,孕检时被确诊糖尿病。起初,她以为只是妊娠糖尿病,没有过多理会,但由于血糖一直控制不好,逐渐转为2型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版》将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特殊类型糖尿病。1型是胰岛素依赖型,一旦确诊就需要终身使用胰岛素;2型除了注射胰岛素外,还可以通过服用降糖药、锻炼等方式实现降糖。

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IDF全球糖尿病概览2019第9版》,中国是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患者规模达到1.164亿人,占全球糖尿病患者的25%,且以2型糖尿病为主。2019年,中国糖尿病及并发症总医疗支出约为1090亿美元,折合7043亿人民币。

在干预生活方式、服用降糖药控糖不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游淑华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