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之路 | 100张中国脸

有这样一群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在地震、疫情、洪灾面前,他们奔赴一线,走着一条#逆行之路#,成为温暖的逆行者。他们是每天超负荷工作的医护人员、为民众打造安全阵地的火神山建设者、与时间赛跑的新冠抗病毒药物研发人员、日夜兼程的灾难救援人员、治愈人心的镜头记录者……他们积极参与着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书写着人间大爱。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1、郭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急救中心护士):冲锋抗疫第一线不幸感染新冠,痊愈后毅然重返战场守护病患

郭琴是武汉中南医院首批抗疫医护人员。疫情暴发初期,她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不遗余力地抢救新冠患者,但随着疫情的越发严峻,郭琴因连续数日超负荷工作而不幸被感染。

为了鼓励并帮助更多受新冠肺炎折磨的患者,她舍小家为大家,痊愈后第一时间主动请缨重回一线,和同事一直坚守在急诊重症隔离病房,争分夺秒抢救新冠患者,成为这场抗疫战争中最勇敢的逆行者!

2、李司军(抗疫志愿者车队司机):像战士般挺身而出,军人退伍不褪色

2020年2月,焊工李司军加入志愿者车队,从黑龙江老家开车前往2600多公里外的武汉,为疫区人民运送救援物资。从武汉回到东北,再奔赴北京,李司军参与各种抗疫志愿服务,直到7月底才返回家乡。

当过三年兵的他相信军人退伍不褪色,抗疫路上无论条件好坏,他总是车队里最能干也是房间最整洁的一个。李司军的行动,感化了之前不理解他的家人和同乡们,他成为家乡人心目中的英雄,感觉自己像个战士,很光荣。

3、李岩(新冠抗病毒药物研发人员):找药,得跑赢时间

2020年23日,火神山医院正式投入使用当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也有了新进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李岩教授团队与多个兄弟单位组成联合团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筛选出五种可能对新型冠状病毒有效的抗病毒药物。

疫情暴发后,人们一直在等待特效药。李岩团队的每个人都经历过彻夜难眠,他们的初心很简单,用自己的专业所长为抗击疫情作贡献,团队成员全力投入,致力于技术攻关,为医护人员、制药企业、研发机构提供方向,但保障准确性的同时,速度在无形中捆绑了团队的每个人,对他们来说,牺牲吃饭、睡觉的时间挤出的每分钟都意义重大。

4、谭海燕(《金银潭实拍80天》纪录片总导演):用镜头记录真实,用温情记录抗疫前线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谭海燕迅速组建临时纪录片摄制小组,冒着生命危险深入隔离病房拍摄第一手资料。在驻守金银潭、雷神山与协和东西湖医院长达80天的时间里,她与一线医护人员同吃同住,与后方家庭完全隔离,以7×24小时的工作状态拍摄下了五百多个小时的影像资料。这些历史素材被公认为疫情期间武汉救治最前线、最珍贵、最完整的史诗画面。

镜头内是每天真实记录的与病毒生死搏斗的珍贵画面;镜头外是谭海燕与同伴们临危受命的担当和日夜纪实的坚韧。

5、王华(白求恩式的好医生荣誉称号):日夜兼程为全村人做核酸采样,用身躯筑牢农村疫情防控墙

1997年,刚毕业的王华立志扎根农村成为一名村医。二十多年来她尽忠职守,她的电话也变成了附近村民随时能接通的第一热线,十几年来电话从未关机,方便患者沟通并咨询病情。新冠疫情暴发至今一直工作在一线门诊,在疫情防控中,王华主动与所在团队一起承担所在村湾核酸检测,长期坚守基层全科门诊,特别是留守儿童妇女和慢性病老年患者。针对出门不便的年迈老人,王华还一家一户上门核对采样,用小小的身躯筑牢农村疫情防控墙。长达20年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医者初心和使命的王华,曾被市卫计委授予白求恩式的好医生荣誉称号。

6、吴华波(参加火神山医院项目建设):奔赴战征程,筑牢防疫安全线

疫情之初,作为中建三局绿投(水务环保)华中公司项目经理,吴华波以最快速度到达现场,参与火神山医院建设。他的核心任务是保障火神山污水处理项目建设的高效及安全,确保污水处理站与病房区主体工程同步完工、同步投入使用。

在吴华波的引导下,所有车辆高效完成设备及材料卸装工作,并将交接事项清单化,做到责任落实到人,保证任务准确无误。为保障防疫安全,他带领防疫及安全保障小组,施工期间进行早、晚班安全教育,全场地定期测温和消毒。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的他成为战征程中最美的线人。

7、徐俊(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队长):接郑州请求应急增援函件后,第一时间组织力量奔赴郑州灾区参与抗洪抢险

不久前,河南郑州遭受“7·20”特大暴雨灾害。徐俊团队在接到郑州应急局与防汛办要求支援的征调任务后,驱车11小时率救援队伍奔赴河南,根据汛情救灾动态,连续转战郑州中牟、新乡、卫河一线实施救援,救助群众六千余人!

上海三栖应急救援队是上海最早、人数装备最多、专业持证率最高的赶赴郑州的专业民间救援力量。全队根据汛情展开救援,日夜奋战,保障河南人民的安危。守望相助,众志成城,徐俊带领救援队在危难时刻无私救援,尽显大爱。

8、张广瑞(天津蓝天救援队理事长,平澜基金会反盗猎项目负责人):帮助他人,为世界贡献力量

2008年的汶川地震发生后,张广瑞与许多热心志愿者共同加入救援队伍。2009年,他进入刚刚成立的天津蓝天救援队,随后参与了大大小小的救援任务。2018年泰国洞穴救援行动引发世界瞩目,遇险孩子及教练全员安全离开洞穴那天,身在现场的张广瑞也迎来自己的生日。

除了灾难救援,张广瑞还活跃在国际反盗猎的一线,是平澜基金会反盗猎项目负责人,尽管面对艰难处境及种种危险,但他认为,身处其中才能真正体验到在为世界贡献力量。

9、蜘蛛猴面包(《武汉日记2020》记录者):用镜头记录不服周的武汉伢

拍摄生涯一以贯之的蜘蛛猴面包,在武汉因为新冠疫情封城的第一天,开始用视频武汉日记。他将自己拍摄制作的武汉日记系列视频发到微博上,让大家看到真实的武汉。

通过这些视频,他向大家展示齐心抗疫、井然有序的武汉,让大家看到有那么多人在努力地保卫这座城市,用最真实的镜头展现人心的温暖和大爱。他想让大家知道,这种温暖的力量就是黑暗中的希望,坚信一定能战胜疫情。武汉人不服周,不信那个邪!(不服周是湖北人说话的特色词汇,常用于不服气和不甘心的时候)

(排名不分先后,按姓氏拼音排序)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