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张继平谈北大数学“黄金一代”及人才培养:
“黄金一代”都是在北大读的本科,但没有一个人的博士是在国内读的,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和国外是有差距的,还需要沉下心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在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同时,我们可能也需要花费更多精力,认真做人才的选拔工作。
我问过一个世界著名的数学家,你那么小就展露出杰出的数学天赋,为什么拒绝去少年班这样的班级学习,他就说自己不愿意被贴标签,愿意和同龄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责任编辑:吴筱羽
张继平有两个最主要的身份,做研究的数学家和教数学的老师。
1982年本科毕业考上北京大学数学系后,张继平师从中国群表示论奠基人段学复院士,投身有限群领域的研究,29岁时解决布劳尔39问题。32岁成为北大最年轻的教授、博导之一,40岁出任北大数学科学学院院长,49岁时开辟有限群与模表示论研究的新方向,50岁获得陈省身数学奖,61岁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如今,张继平还担任北大中俄数学研究中心和南方科技大学杰曼诺夫数学中心主任。
他的教师生涯却是从语文开始的。高中毕业后,张继平在山东成武县一所小学当语文老师。1977年恢复高考后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自此,诗歌与韵脚变成了等式与数字。从小学语文老师,到大学数学老师,张继平回溯过往时提到,“一个好的数学教师,首先必须是一个好的数学家,而一个好的数学家应该肯花精力在培养新一代数学家上。”
某种意义上,张继平已经培养出了新一代数学家。2021年4月,因为一篇《在北大数院,成为一个普通人》,号称“中国第一系”的北大数学系进入大众视线。在北大数学系培养的诸多学生当中,“黄金一代”又是最耀眼的代表,他们集中在2000年前后入学,三十多岁在国际数学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黄金一代”的求学过程中,时任数学科学学院院长的张继平,领导制定了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数学学科的规划及其实施方案,计划用10-15年的时间建成具有重要影响的一流的国际数学中心。
这个规划和一系列改革举措,也被视作北大数学发展及“黄金一代”成才的重要推力。
2021年7月下旬,在南方科技大学杰曼诺夫数学中心,张继平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的专访。
人类社会越发展,越需要数学
南方周末:在考入山东大学数学系之前,数学和你的生活有交集吗?
张继平:没有,之前从没想过要从事数学研究,读中学时甚至没看到过一本真正的数学专业书。仅有一次回家,我爷爷不知道从哪找到一本上海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高等数学》,那是我第一次看到与高等数学相关的东西。但我也一直喜欢学习数学,中学时数学课学得也不错,做过数学课代表。恢复高考那一年,我本来想报北大数学系,但1977年别的学校数学、哲学专业都招生,北大数学不招生,还没恢复过来。后来我被山东大学数学系录取。
数学是一门演绎的学问,是科学的语言。数学研究从绝对的、终极的和最基本的条件出发,通过严格的逻辑推理,演绎归纳出结论,放之四海而皆准。所以说,人类社会越发展,科技越进步,就越需要数学。
南方周末:听说1992年你在巴黎访学时,离埃菲尔铁塔非常近,却没去过,为什么?
张继平:不止是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卢浮宫(也没去),在巴黎时,我的生活全部被两个数学问题占据了,一个是可解群的S3-猜想,另一个是Puig问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星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