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子弟,路在何方

教育制度和社会制度的公平正义是一个关键。在教育制度层面,当下教育资源分布的均衡化尤为重要。在社会制度层面,需要持续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异,改革社会分配制度,完善包括教育在内的各项公共支持体系。

发自:北京

责任编辑:黄剑

▲重庆市大足区龙岗街道明星村,小学生走过石板桥时,映在水中的倒影

在教育与社会流动紧密联系的中国社会,高考被视为向上流动的重要渠道,对于农家学子来说尤其如此。恢复高考后,农家子弟进入重点大学的比例一度占据相当比重。而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领域的农村学生不断减少,不平等趋势出现增长。

“寒门难出贵子”的社会讨论背后,指向的是人们对于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焦虑,以及对于“阶层固化”的担忧。在当下的语境里,“贵子”不仅仅意味着进入重点大学,最重要的是能够在城市里立足。因此,这样的议论不局限于农家子弟群体,也不局限于是否进入高等教育,“小镇做题家”“985废物”等名词的出现,都源于一种社会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匮乏感和无力感。

北京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程猛的博士论文《“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当代农家子弟成长叙事研究》正与此相关。他关注的是农家子弟进入精英大学过程中的文化生产,探究这一群体在阶层处境不利、社会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何以进入精英大学,并试图揭示他们在跨越城乡边界,突破地域、身份、阶层等结构性屏障过程中的复杂情绪与自我重塑。

近日,《南方人物周刊》记者采访了程猛,就城乡发展差异下的农村教育、农家子弟需要的社会支持、农村出身的代际性伤痛以及理想的社会上升通道等问题与他进行了对谈。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讲师程猛  图/本刊记者 梁辰

“也许他们原本什么都不缺乏”

人物周刊:你认为相比于城市孩子,农家子弟缺乏的是什么?特有的又是什么? 

程猛:这要看文化情境,也许他们原本什么都不缺乏。之所以“缺乏”,是因为到了一个新的情境。费孝通先生在《乡土中国》里写,教授家的孩子到了田间捉蚱蜢,“扑来扑去,屡扑屡失”,而乡下孩子则“反应灵敏,一扑一得”。城里的孩子到了农村会发现自己的“缺乏”,他不适应那样的生活和文化情境。而农村的孩子到了城市,一样会有这样的问题,会变得“缺乏”。所以说,“缺失”和“富足”都是情境性的。如果失去了情境,直接认为农村的孩子好像是有某种缺失甚至缺陷,就忽略了他们所处的生活情境对个体的独特淬炼。

人物周刊:但城市化是必然的趋势,所以这个情境也是必然的?

程猛:对,这涉及到由什么样的农村进入到什么样的城市。中国城市和城市之间差别非常大,江浙地区的农村和中西部的农村差别也非常大。改革开放之前,农村人口不能自由进入城市。改革开放之后,进入城市往往会遭遇歧视和种种限制。人总是受益也受限于他生长和熟悉的生活情境。

人物周刊:你论文里写到农家子弟所拥有的底层文化资本,让人感觉这个群体缺失的是很多外在的东西,可是他们独有的、促使他们能够进入精英大学的其实只是一些主观的情感因素。

程猛:有情感的因素,偏心性的因素,其实最重要的还是那种特别的生命遭遇。在不断向外求学的过程中,原先乡村生活和家庭生活的经验与一个又一个新的情境相遇、碰撞,这个过程会撞出来很多东西。心性和情感因素可以是一种动力,或者说可以成为一种特殊性质的文化资本,但同时也是一柄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柔翡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参与评论


精选评论 (9)


137****1130
回复

137****1130

2021-09-06

第一次遇到能把农村和城市尖锐问题解析的如此透彻的文章,感谢程猛,感谢南周。

tianli
回复

tianli

2021-09-05

愿工人阶级如公务员一样受欢迎!

135****2625
回复

135****2625

2021-09-04

中国特色问题,指的不是当前政党的问题,是从古代到现在的特有制度的问题。 古代,就没有农家子第,进去城市困难的问题吗? 既然都有,那就要反省,究竟改变了什么? 好在,现代有西方的信息行业,工业技术。感谢技术,改变中国特有的封建制度特征。

135****2625
回复

135****2625

2021-09-04

四五线城市,有工作机会,我才不会来大城市呢?现在互联网那么发达,教育资源这么多,居在一个地方,同样可以交流,工作。 没发现,国外的公司吗?和国外的一些国家吗? 哪里还要大城市。😂

yuanclfeng
回复

yuanclfeng

2021-09-04

我觉得关健还是自己对自己的认同。不要把别人的认同看得太重,不要想着非要融入他们不可。

接受无能

2021-09-04

农家子弟应该把自己在乡村里的经历视为一种财富——一些富含乡土气息的趣事也会让你与旁人区分开来,也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在社会上这一点也是很可贵的,关键还是需要找到自己的特点。

yuanclfeng
回复

yuanclfeng

2021-09-04

我是农村出身的,如果可以作为一个例子,我没有遇到愿意听的人。可能会有人一时会觉得有趣,但也转瞬即逝。终究要融入他们,还是得和他们一样。 所谓人以群聚。人有同化别人的趋势。

接受无能

2021-09-04

农家子弟应该把自己在乡村里的经历视为一种财富——一些富含乡土气息的趣事也会让你与旁人区分开来,也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在社会上这一点也是很可贵的,关键还是需要找到自己的特点。

136****1588
回复

136****1588

2021-09-04

个人和社会的合力实现了寒门出贵子。 个人和社会的合力亦导致寒门难出贵子。 教育是寒门跳跃阶层、跳脱社会区隔、跳出思维局限、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一大原因,由此另一个更深层的原因是教育的公平。

yuanclfeng
回复

yuanclfeng

2021-09-04

我想到一个问题。有什么是农村更好的,而城市更不好或者更缺乏的?文化或者精神方面的。 如果实在想不出,就把农村(人口)都城镇化了。 然后以后粮食生产就全靠大农场主或农业公司机械化生产。现代化的农民收入增高了,应该就不会受到歧视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接受无能
回复

接受无能

2021-09-04

农家子弟应该把自己在乡村里的经历视为一种财富——一些富含乡土气息的趣事也会让你与旁人区分开来,也会有自己的特点,这在社会上这一点也是很可贵的,关键还是需要找到自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