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不败美人,经典无惧岁月
本文入选2021年南方周末教师征文挑战赛优质作品,作者系重庆市第一中学校语文教师。
我们的浪漫故事,要从一个下雨天的不用跑操的大课间说起。
“老师,你说什么才是经典文学作品?从古到今,也没有标准衡量,它为什么好,我也不知道,还要我爱上它,赏析它,我简直太难了。”
看着她书上认真的笔记和几张女明星贴画。我思考了一会儿,笑着反问她:“那你告诉我,你有没有一直比较欣赏的女神呢?”
她马上抖起小眉毛,兴致勃勃地说:“公认的女神是维纳斯吧,有气质。”
我回答说:
“经典文学作品也是有气质的女神!其实读文学作品是件极其主观的事,感受重于分析。好比你看一个女神,第一眼,她有没有吸引你的气质,你几乎一秒钟就能分辨出来。
“读经典文学作品也是一样,要一见钟情。第一眼看着不顺眼,怎么分析,都很难入眼。初见,你不是在揣测它的含义、思想、立意,你首先感受的是它的气质。就像上好的文言文、古诗词,没有注解,你根本不知道它在讲什么,但它那种扑面而来的气质,在没有懂之前就已经有了印象。”
她满脸疑惑,小眼珠一转,忙问:“老师,你说女神或经典作品有模板么?”
我拿出了《西方美学史》,给她读了一段文字:“古希腊美学思想萌芽毕达哥拉斯学派主要由数学家组成,他们以自然现象为研究对象,认为宇宙中最基本的元素是数,数的原则统治宇宙一切现象。因此,他们得出美就是和谐的结论。他们将数与和谐的原则推广到雕塑、建筑,总结得出一些经验性规范,如‘黄金分割’等,这是美学形式主义的萌芽。”
我接着解释:“你的女神‘维纳斯’是她在罗马神话中的称呼,古希腊神话里她是阿佛洛狄忒,是爱与美的女神。由于种种原因,这尊雕像并不完整,但她所带来的美感却没有因为这种残缺而有丝毫的消减,反而让我们可以更加全神贯注地欣赏她匀称均衡的身体曲线。以肚脐为分界线,维纳斯身体上下的长度之比约为0.618:1,脑袋和身体的比例是1:8,无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最完美的‘黄金比例’,也就是人们通常说的‘九头身’。古希腊人在雕刻时会严格遵照这个比例,他们开创性地定下了这些数字,去帮助民众认识美与丑,这是人类认知的巨大进步。”
“可是老师,为了追求标准美经验性的规范美,人们通过流水线作业,以‘黄金分割’的方式打造‘建模脸’,这种标准美难道真的就能经久不衰么?什么美才是经典恒久的呢?”她再一次追问。
我再次翻出《西方美学史》:
“经得起各阶层读者在长时期里的考验,能持久行远,才算是真正好的‘作品’。这就是普遍永恒标准或绝对标准说的实质。朗吉弩斯曾言:一篇‘作品’只有在能博得一切时代中一切人的喜爱时,才算得上真正崇高。如果在职业、生活习惯、理想和年龄各方面都各不相同的人们对于一部‘作品’都异口同声地说好,就有力地证明他们所赞赏的那篇‘作品’确实是好。
“咱们不妨将这种思想迁移到诗歌。语言形式本身的美丑定义,直接挂钩的是语言欣赏者的审美。而即便同一时代,人们审美也存在很大的差距。西周至春秋中叶,以《诗经》这些思无邪的语言形式为美。汉王朝的乐府古诗,以《古诗十九首》这种冲淡古朴的语言形式为美。南北朝以骈文以华丽精美的语言形式为美。唐诗以律诗形式为美。宋词又在律诗基础上发展出了词牌名的语言句式。后来有了元曲,明清盛行章回体小说,五四运动后,白话文成了主流。到了上世纪80年代,新诗又盛行一时。
“时代语境也会对美的定义产生影响,看语言形式本身是美是丑,主要是审美的参考。陶渊明,他是东晋末期的诗人,在他的时代,文人崇尚华美雕琢的语言形式,而他的文字风格清疏自然,宁静致远,在当时看起来根本不入流。但千百年后,人们才发现文字正是要这样淡而有味才是本味。所以语言形式本身的美丑,只是在一定审美标准上的裁决。岁月可以回答这一切。”
“老师,我懂了。经典的‘作品’有生命,也自然有她的命运、契机。伟大的诗人给了她骨骼,独特的气质,让她自带气场,懂得收敛锋芒,克制冷静地用心生活,然后怎样去浪迹天涯,怎样去爱恨情仇,其实是她自身的命运,至于她一生精不精彩,也只能交给时间来回答吧!”
只有经过爱,见过美,人就越发能够看清生活的本质,用美对抗世俗的粗糙。创新智造时代,似乎我们仍然缺失一套在全球范围内有中国辨识度的且富有新时代特质的美学体系。在人的诸多能力中,审美是完全靠后天习得的能力,它不在基因里遗传,但却极易受到群体性的裹挟影响。
我想对亲爱的同学们说——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两股力量:科学征服世界,艺术美化世界;没有科学,人类是软弱无力的,没有艺术,人类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想研究美,不妨读读朱光潜先生的《西方美学史》,遥远的审美方式,能带来深衷的喜悦。
《西方美学史》中历史人物都是独立的生命体,针对同一问题,不同的哲学家会有不同的见解和想法,但对每个代表人物也只略介绍他的主要论点,挂一漏万是势所难免的,挑选的标准是他们要确实能代表当代的主要思潮而且可以说明历史发展线索。
当康德用主观唯心来解释美的内容与形式,黑格尔用客观唯心来解释美的内容与形式;赫拉克利特坚持朴素唯物主义,世界由水风火地四大元素构成,而且元素还会不断转变;毕达哥拉斯学派侧重对立的和谐,而赫拉克利特则侧重对立的斗争,因此他认为美的标准具有相对性,一切都在变动,美不是绝对永恒的。
你会发现这并不单一地只是纯粹美学理论的历史,而且还是人类心灵自我展现的历史或者说是各个时代人类精神脉博的跳动,这是一种精神的还乡历程。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教师征文挑战赛投稿邮箱为 nfzmread@126.com,欢迎进一步了解比赛规则:http://www.infzm.com/contents/206897)
--------
2021年4月,南方周末报社正式启动“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正向全国中学语文教师赠阅为期一年的《南方周末》纸质报纸,以及举办进中学校园、开展公益教师训练营等线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