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 农家子弟的故事被讲了一万遍之后
最近的《脱口秀大会》里,选手鸟鸟说了一个段子,“普通人都太低调了,不发自拍造成了幸存者偏差,使得网上都是美女的照片。”关于农家子弟的境遇,差不多也是这个道理。
在这个说了一万遍的议题中,关于应试教育的利弊和辩证性未曾有过足够彻底而深刻的讨论。作为苦读的胜者,程猛保持了克制而立体的思考。
责任编辑:吴筱羽
相关报道详见:
采访过程中,程猛说起自己研究的思想起点,“每个人都有(现实中)可以被歧视的地方,也都有独特的骄傲”。这句话后来长久地在我的脑海中打转,在与每一个农家子弟短暂交流时复现。
溺水的人拼命挣扎以求一线生机,而农家子弟接受被时代设定好的出身,选择用骄傲和自卑、敏感与无助较劲,开始时,我就是被这一点深深地吸引。
除了不是在农村家庭中长大,我和他们几乎有着类似的经历。但这也不是有多巧或者多特别,只是家里穷、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孩子靠自己苦读进入大城市,这在大量中国家庭都存在,再往前推十几年更是如此。我还记得,几年前刚上大学的时候,收到的知乎推荐话题总是和钱、家庭、性格、读书、人生这些词相关,例如“原生家庭不幸福该怎么办”“父母总说家里穷,自己有罪恶感怎么办”。知乎也是算法推荐。
所以,与农家子弟成才,也就是寒门出贵子相关的话题确实是老生常谈,即便在城镇人口占比达到63.89%的今天,农家子弟依旧是这个社会中重要的群体,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梁淑怡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