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李晓江:“人们来雄安是要生活的”
我的期望是,未来的雄安会有深圳粤海街道那样的混合开发模式,会有杭州那样呵护滋润水体岸线的态度,会有成都那样轻松闲适的生活氛围,会有上海那样为了保护城市风貌划定“永不拓宽的马路”。
中国城镇化下半场,我觉得是回归生活常识,真正关心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关心教育、医疗、空气、阳光,让人们有尊严地安全地生活在一座有活力的城市里面,有公平的福利待遇和健全的保障,有幸福感。
责任编辑:汪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坐落在北京的车公庄西路,周末还有人进进出出,这里诞生的一张张图纸和模型见证了中国的城市建设。
今年66岁的李晓江,是高考制度恢复后第一批城市规划专业毕业的大学生,工作后主持参与过北京、新北川建城、成都天府新区、重庆两江新区、珠三角城镇群等众多规划。
李晓江已从中规院院长的位置上退休,他现在更愿意提及的,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这个身份。
在成立雄安新区还未对外公布的时候,他就开始考察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为以后规划工作做准备。他谦虚地说,雄安的规划都是院里的年轻人在做,“我不是唱主戏的,而是敲边鼓的”。实际上,他为新区编制审批、国际咨询、方案招投标等工作不断奔走发声。
“雄安新区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一个很重要的步骤,是配合北京治理大城市病,优化区域空间格局的重大决策。”李晓江认为,雄安的意义不在于轰轰烈烈搞建设,而是要拿出一套核心的制度设计,让市场发挥作用,能够接纳北京非首都功能转移,进而成为一个真正创新有活力的城市(详见南方周末报道《雄安,成长进行时:“把城市轻轻放进这片空间”》)。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思考 校对:胡晓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