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阳鼙鼓何处来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作家、批评家陈福民。

作家陈福民先生作《渔阳鼙鼓何处来》(载《收获》2021年第2期),以非虚构文本,言说发动安史之乱的安禄山,以直指致乱大主角的定位讨论安史之乱这个老话题,而非纠结于肥妃女人祸水的烂俗套路。

陈寅恪先生将安史之乱视为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水岭。对于以渔阳鼙鼓动地来发动这场几乎颠覆大唐帝国之乱的大主角,陈福民提到,直观上看,很少人特意拿安禄山的民族身份说事儿。他以为,有一些特别关键的问题被人们忽略了。当然,陈氏如此以为,并非立足所谓的华夷之辩,安禄山作为一个“坏人”,也并非因为他是一个异族人——史上比他更坏的汉人不计其数。但是,他之所以能够成功掀翻玄宗、摧毁大唐帝国,除去他个人的政治军事才能之外,绝对无法离开他的民族宗教身份赋予他的某些功能性力量。

在征引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诸种经典史料的同时,陈氏对唐人姚汝能的《安禄山事迹》投入相当关注。在他看来,本书作者即便没有经历安史之乱,时间上也相去不远,其所记述当是第一手资料,两《唐书》对安禄山的记载,框架和核心信息大概率转抄于此。这种判断,当然也是基于学界对本书的看重。

“安禄山,营州杂种胡也,小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为突厥巫,无子,祷轧荦山神,应而生焉。……怪兆奇异,不可悉数,其母以为神,遂命名轧荦山焉。少孤,随母在突厥中。母后嫁胡将军安波注兄延偃。”(《安禄山事迹》)虽然是大反派,却也是一派帝王应天之命而生的神异传说套路。实在说,安禄山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