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台夜话 | 母语与第一语言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朱又可

(图文无关)即使会多种语言,作家也要学会放弃:一旦选中自己的第一语言,就要全力以赴,把别的语言放在次要的、参照的位置上,将它们中的能量融入自己的第一语言中,好让自己写得更富有原创性。 (ICphoto/图)

也许有人还记得苏阿芒。1970年代末,他是外语界的明星,一些主要报纸都用大版篇幅报道了他的成就,说他自学成才,精通二十多种外语,还会用外语写诗。在我们这些刚刚才开始学外语的大学生的眼里,他是天人,可望不可即。后来我们班里的一位天津的女生通过家里的关系,见到苏阿芒,并成功地拜他为师。不过,虽有高师,那位同学的英语并未突飞猛进,成绩一直是中上等。有一回她对我们坦白说:“其实,苏阿芒英语说得很好,读写都可以,也能读、能写世界语。其他的外语,他只能读读,认识单词。”即使那样,对我来说,他也是神人了。现在来看,苏阿芒那种学习外语的方法是事倍功半。如今很少有人那样死记硬背地学外语了。一只手机就可以完成各种各样简单的翻译工作。语言是用的,如果不常用,学会了也会丢掉的。

后来我在美国读书,见到不少会多种语言的人。特别是来自欧洲和非洲的学生,他们有的从小就生活在不同语言的环境中。令我纳闷的是这样的“语言神人”其实很平常,并不聪明过人。读研究生时我每周在一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吴悠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