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守多动症诊断关: “不要开出不必要的兴奋剂处方”
正因多动症诊断没有生物学指标,误诊和漏诊的风险是一定存在的。“希望医生们保持小心谨慎,不要做出不准确的诊断,开出不必要的兴奋剂处方。”
利他林与阿德拉依然是国外主流ADHD药物。一位药贩甚至在朋友圈订单物流信息上打出大标语:“累了困了阿德拉,你的能量超乎你想象”。为了向中国发货时规避监管,该药贩采用区块链平台来完成收款,并建议顾客不要填写真实收件地址。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8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曹海东 助理编辑 温翠玲
没有症状程度评估,没有按疗程用药提醒,李廷顺利拿到了8盒中枢神经兴奋剂药物——“专注达”。
2021年3月,25岁的李廷来到沈阳一家医院心理门诊就医,在了解到希望提高专注力诉求后,医生给他开了8盒“专注达”,并叮嘱“考试有需要的时候再去吃”。
李廷的处方笺“诊断”一栏写着: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即为大众口中的多动症,主要症状为注意力缺陷、多动。患者以青少年居多,许多人的症状会一直持续到成年之后。
根据中华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2015年编写的《中国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防治指南》(下称《指南》)数据,我国儿童ADHD总体患病率在4.31%-5.83%之间,据此估计全国有患儿1461万至1979万人,而成人中约4.5%会表现出症状。
类似李廷的确诊经历曾在美国大范围上演。ADHD典型症状之一——注意力缺陷的边界十分模糊,如果不能准确识别,或将造成ADHD滥诊与漏诊并行。
更重要的是,大量的中枢神经兴奋剂药物经由医院处方流入民间,或助长药物滥用现象。部分药物甚至通过走私渠道流入国内,被当作追求快感及提神的手段。
“希望医生们保持小心谨慎,不要做出不准确的诊断,开出不必要的兴奋剂处方。”美国精神医学会《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四版编写小组组长、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教授Allen Frances接受南方周末采访时提醒。
诊断扩大化正抬头?
“很多医生问个5到10分钟,然后随便填一个量表,就给孩子扣个ADHD的帽子。这样是不严谨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主任邹小兵告诉南方周末。在他看来,国内ADHD诊断扩大化的现象不仅存在,且有抬头之势。
2020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发育行为学组编写了《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早期识别、规范诊断和治疗的儿科专家共识》(下称《共识》)。这份6000字左右的文件由二十多位国内ADHD领域专家联合制定,介绍了ADHD规范化诊疗的经验。邹小兵正是编写者之一。
上述《共识》提到,目前,国内基层儿科和儿童保健科医师对ADHD尚存在早期识别不够、诊治不规范等情况。
同样参与《共识》编写的深圳市儿童医院主任医师杨斌让对南方周末表示,由于中国ADHD门诊量比较大,可能存在问诊时间较短的情况。而用于科研目的的诊断会更加仔细,问诊可达到20分钟左右,并使用一些专门诊断工具。二者相比较,“临床诊断没有那么严格,准确性相对没有那么高”。
不过,杨斌让认为国内尚不存在明显的诊断扩大化趋势。理由之一是,国内定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ADHD的患病率长期稳定在5%至7%左右,相较美国低了一大截。更为突出的依旧是诊断不足。
两种说法各执己见。但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国人正在购买治疗ADHD处方药物。
咨询公司QYResearch发布的ADHD市场调研报告显示,中国是ADHD药物市场规模增长最快速的地区之一。报告估算,2019年国内ADHD药物市场规模达到8839万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1.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9.77%。
目前,国内治疗ADHD的药物主要有专注达(Concerta)与择思达(Strattera)两种。专注达由美国强生公司研制,于2005年上市,是一种中枢神经兴奋剂,主要的有效成分为哌醋甲酯。择思达则于2008年在国内上市,其主要成分是托莫西汀,可以通过提高服用者前额叶中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提高注意力。
根据1996年发布的《精神药品品种目录》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