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札记 | 到时贫与去时贫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1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刘小磊

(图文无关)重“清白”而致“官贫”,是古人的一种操守,用如今的话来说,就是道德自律,贫而不失其操。 (ICphoto/图)

宋代山西诗人张之才,为阳城县令,离任时有《辞汤庙》之作:“一官来此四经春,不愧苍天不负民。神道有灵应信我,去时犹似到时贫。”“去时犹似到时贫”,这样的官员,是何等品质与人格!金元时“诗情漫苦只能贫”的山西诗人段成己,因官员张子华完成使命要回中央组织部门复命,以《张提举子华报政中台赋诗为饯》诗相送,称赞张“今日不虚前日举,去时仍是到时贫”。“去时仍是到时贫”一句,也给人印象极深而令人爱读。给人印象最深而更感人的是清代虞乡县令刘培元,离任时有《将去虞邑告神庙》之诗:“年余承乏邑初新,上愧皇恩下愧民。唯有寸心神可表,去时更胜到时贫。”这个虞乡县令,做官竟做得比来时更穷了。“承乏”,谦辞,这二句是说虽略有政绩,但还是没能做得更好,而有愧于朝廷和虞乡百姓。

不独山西,古代其他各地的官员,为官清贫的诗也很多。

唐代诗人朱庆馀《题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周凡妮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