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1921》背后:“真正把年轻人当年轻人写了”
“这十三个‘一大’代表,在那个夏天来到上海,他们大多是学生,但是他们生生地要为四万万同胞寻找出路。他们是这样的一群年轻人,他们的精神面貌,如果不用诗意的、不用激情的方式,它无法传达。”
(本文首发于2021年7月1日《南方周末》)
发自:上海
责任编辑:刘悠翔
电影《1921》首先是一部青春片。
1921年的上海,租界林立,局势剑拔弩张。来自五湖四海的热血青年们在此风云际会,他们突破国际各股复杂势力的监控和追踪,办了件“开天辟地”的大事——创立中国共产党。他们在风雨如磐的日子担起了救亡图存的重任,中国革命前途从此焕然一新。《1921》聚焦的正是改变历史的这一年。
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代表们平均年龄只有28岁,他们正年轻。第一次来到大上海,三个年轻的“一大”代表经过大世界门口,看到西洋玩意儿哈哈镜,忍不住兴奋地左右打量;28岁的毛润之离开长沙前往上海,行前与新婚妻子杨开慧作别,杨开慧揽着身旁的“润之哥”,眉目间透出依依不舍,羞得一旁等着开船的何叔衡忙不迭拿油纸伞遮脸,连道“不急,不急”;“老学究”何叔衡坐在叮叮车上,车子在繁华的南京东路穿行,街上西装革履的年轻人脚下的皮鞋锃亮惹眼,何叔衡忍不住弯腰摸了摸自己那双快穿烂的黑布鞋,那是对新世界的向往;就在一年前,30岁的李达在法租界陈独秀家中迎娶了22岁的王会悟,王会悟穿着一袭白色纱裙,捧着一束花从楼上款款下来,李达看得入了迷……
“真正把年轻人当年轻人写了。”上海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石川观影后表示。这部由导演黄建新、郑大圣联合执导的献礼片,从人物造型到营造的时代氛围,都走的是青春路线。
奔跑的毛润之
演员王仁君在《1921》里饰演青年毛泽东。在此之前他曾两次饰演毛泽东,分别是电影《古田军号》里从井冈山突围到闽西期间的毛泽东,以及电视剧《中流击水》里从五四运动爆发到1928年井冈山会师期间的毛泽东。到了《1921》,他演的是1921年“一大”召开、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的青年毛润之。
拿到剧本,导演黄建新给王仁君列了长长的书单,他特意叮嘱王仁君在阅读时,只看1921、1922年期间的毛泽东,他不想让毛泽东后面的成熟形象影响塑造那个青春热血的年轻人形象。“导演一直在强调,塑造伟人的时候要去概念化、程式化,不要贴标签,伟人不是生来就是一个伟人,思想的成长、观念的突破都是有过程的,你要去感受他的内心世界和精神世界,再演绎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邵小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