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易考 | 刘禹锡与白居易作伴北归
责任编辑:朱又可
白居易在扬子津码头下船游览,刘禹锡也在这里下船游览,白居易长假卸任苏州刺史,刘禹锡期满卸任和州刺史。两位诗人不期而遇,喜出望外。
如果说,微之乃乐天前半生至交,那么,梦得便是乐天后半生知己。前者称元白,后者称刘白。刘白二人同年诞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家庭背景相似,父亲同为地方官。禹锡祖籍洛阳,其父刘绪为避安史战火,携家南迁,大历七年时任嘉兴盐铁转运副使,刘禹锡出生地便是江南嘉兴。
刘白进士及第也同样顺遂。白诗“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颇多得意。进士难考,不少学人从青春年少一直考到白发苍苍。名流之孙韦庄,考中进士已经六十岁,名相李柬之,七十岁才得中进士。故白居易二十九岁金榜题名,在同科当中还是“最少年”。韩愈考了四次,李白索性没考,杜甫两考不中而放弃。江南才子刘禹锡则非同凡响,年仅二十二岁便一举考中进士,比同时代白居易、李绛、王叔文、令狐楚等骄子更加年轻耀眼,唯柳宗元二十岁中举,堪与之比肩。
青年刘禹锡、柳宗元等,于永贞元年(805)积极参加革新集团行动,遭到旧势力联合反扑。唐宪宗继位,驱贬“二王八司马”出京。那时,白居易只是一名校书郎,位卑人轻,心向革新而无力助援。不久后,白居易给刘禹锡寄诗百首表达深切敬意,心灵相通相近。
殊可叹,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远离长安,先贬连州(今广东清远)改朗州(今湖南常德),十年后奉诏返京,却因桃花诗案复贬播州(今贵州遵义),又改连州刺史,五年后除夔州(今重庆奉节),四年后转和州(今安徽马鞍山),直至宝历二年(826),刘禹锡五十五岁,始从和州任上北返。如果从永贞元年算起,禹锡三十四岁,年富力强,到宝历二年却已年过半百,竟然一晃二十多年。匡世之才刘禹锡,将人生最佳岁月,尽耗在贬放流离之中。而刘禹锡始终心性昂扬,不屈不挠,豪放不羁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阿柴 校对:胡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