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普会”解码: 会晤“破冰”,分歧依旧

峰会前,美俄双方就敏感问题频频放出“狠话”,对达成共识抱有悲观预期。在网络安全、乌克兰问题和人权问题上,两国展现出的更多是分歧和互怼,反映了两国目前仍存在严重的互不信任。

“如果破冰指的是美俄两国重回谈判桌由意愿变为现实,那么,拜普会是一个契机。如果破冰指的是两国关系重现‘蜜月’,那么,一场拜普会无法实现这样的目标。”

(本文首发于2021年6月24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姚忆江 实习生 叶芝 龙慧诗 杨聘宇

当地时间2021年6月16日,瑞士日内瓦,美俄首脑峰会在拉格兰奇别墅正式举行,美国总统拜登与俄罗斯总统普京出席。随同参加峰会的还有美国国务卿布林肯及俄罗斯外交部长拉夫罗夫。一名安全官员示意媒体记者退后。 (人民视觉/图)

时隔3个月后,俄罗斯驻美国大使阿纳托利·安东诺夫迎来“复工”。据俄新社报道,安东诺夫于2021年6月20日上午从莫斯科乘机返美。登机前,安东诺夫告诉俄新社,这次返美他怀着“乐观的心态”,而且“有许多工作要做”。

2021年3月,在美国总统拜登负面评价普京后,安东诺夫被俄方召回。随后,安东诺夫的10名驻美同僚又因网络攻击事件而被驱逐。对此,俄罗斯进行了相应的驱逐反制,美国驻俄大使约翰·沙利文也被“建议”回国。一时间,美俄关系紧张,被媒体称为“跌至冰点”。

2021年6月16日,普京与拜登在瑞士日内瓦举行会晤。双方决定重派大使,还就网络安全、军备控制等议题进行对话。

美俄首脑峰会能否成为“融冰”转折点?

山东大学俄罗斯与中亚研究中心主任马风书教授向南方周末记者指出,美俄两国的战略目标完全相左,矛盾并非细枝末节,而是结构性的。在战略规划上,美俄双方都不可能做出实质性让步。因此,此次会晤对美俄关系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

没有“特普会”那种愉快

2021年6月16日,瑞士日内瓦。炎热的午后,美俄两国首脑的车队缓缓驶入拉格兰奇庄园。该庄园始建于18世纪,毗邻湖畔,环境幽静。庄园别墅的门口,早已装饰好鲜花、红地毯,以及三国国旗。

美俄首脑峰会开场仪式上,瑞士联邦主席居伊·帕默林站在中央,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总统拜登分列左右。“我谨代表瑞士政府,欢迎你们来到‘和平之城’日内瓦。”帕默林致辞称。

美俄领导人合影留念时,拜登在原地转身,率先向普京伸出了右手。站在另一侧的普京见状,迈步走向中央。在一片密集的相机快门声中,二人面带微笑,轻轻握手数秒。拍照完毕,未经寒暄,二人即从前门走进大厅,大门也随之关闭。

美俄两国媒体此前预测,拜登与普京的会晤可能持续4-5个小时。然而,实际会晤时间却只有大约3小时。据路透社6月17日报道,一位美国高级官员披露,拜登和普京,以及他们的外长和口译员先会晤了93分钟。休息后,双方进行了包括外交大使在内的更大范围会谈,约87分钟。

会后,普京形容会谈“颇具建设性”,双方“没有敌意”。拜登也对峰会取得的成就表示满意,称“面对面会谈是无可替代的”,“我做了我该做的”。

两人都用谨慎的客套话来形容三个小时的会谈。然而,多个细节暴露出,双方就敏感问题并没有达成共识,甚至互相揶揄。闭门会谈后,在两场单独举行的记者会上,拜登与普京的发言中也交织着客套与暗讽。双方也没有共同用餐。

双方都有着清醒的认知。

普京在发布会中评价称,三个小时会谈“坦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思考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