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白鹿原》的故事
本文入选2021年南方周末教师征文挑战赛优质作品,作者系西安市蓝田县一名中学语文教师。
我相信,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几次刻骨铭心的阅读经历,心中有几本念念不忘的文学作品。如果让我只选一本的话,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白鹿原》。
我和这本书的故事要从十多年以前说起。刚上高一,语文老师就给我们介绍陕西的三位作家——路遥、陈忠实、贾平凹的作品,强烈推荐小说《白鹿原》。我从县城书店租了一本,趁着下课和周末,囫囵吞枣地读了一遍。在读完的刹那,我感觉脑中一片空白,整个人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攫住,那是对于时空辽远和命运难测的巨大感喟,洗去了之前读过的所有书留下的印象。
坐在教室窗前,我望着从原塄的大路上来下去的车影,咀嚼回味着书中精彩跌宕的故事情节和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眼前的原本来叫狄寨原,源于宋朝大将狄青曾在此驻扎军队的历史典故,后来由于陈忠实先生小说的影响,这座原又恢复了西周时期有过的名字——白鹿原。很显然,这个名字更加轻盈更具灵性。
印象最深的一次上原,是高中毕业前和同班同学徒步爬了上去。我们站在原塄,俯瞰着县城和灞河,眺望秦岭,豪迈之气充溢于胸,一起呼喊和大笑,尽情挥洒着青春的恣意和张扬。
我填志愿选了汉语言文学专业,自己也拿不准到底和《白鹿原》这部书有多大关系。惟一可以肯定的是,一个自卑的农村小伙,通过热爱阅读和擅长写作建立起来的自信和冲动,足以击垮规划长远的蓝图。
大学那几年,我听到好几位教授上课时从不同方面提及《白鹿原》。红柯老师讲课纵横捭阖,曾经透露——陈忠实先生闲谝,说写《白鹿原》时从邻居家订了羊奶,每天早上喝一斤,吃一个鸡蛋,创作是高强度的精神劳动,以此来保证营养。
那时,我尝试着写作,把《白鹿原》的叙述语言视作范本——整部作品都是把描述压缩、集中了信息的长句子,善用比喻,因此显得言约义丰而又具体形象。比如,鹿兆鹏和黑娃纵火烧毁白腿乌鸦兵强行收来的粮食时,烈焰汹涌。小说只用了一句话来表现——“火焰像瞬息万变的群山,时而千仞齐发,时而独峰突起;火焰像威严的森林,时而呼啸怒吼,时而缠绵呢喃;火焰像恣意狂舞着的万千猕猴万千精灵”,以博喻凝练地表现火焰飞腾,把粮食烧了个彻底。但是,想要达到这样的水准,没有大量的阅读和丰富的阅历难以写出。于是,我只好静下心认真阅读和生活,慢慢积累。
我曾经几次带着大学同学踏访白鹿原,却没有找到小说中的韵味。当然不会有。文学作品是提纯现实的精神成果,就像孙绍振先生所说——作家创作,绝非照搬生活和情感,而是经过了想象的重新熔铸。时隔多年,我仍时常看到有人去做把文学和现实生搬硬套对应的事情,想到往昔的自己,也不由得哑然失笑。
然而,世事仿佛一枚硬币,都有两面。
毕业分配到了一所高中,我可以望见白鹿原的原塄,也像我的老师一样,常常把这本书推荐给学生,在他们阅读以后又以本县作家卞寿堂老师所写的《〈白鹿原〉文学原型考释》的研究内容,给他们讲述书中地点的真实所在和人物的历史原型,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情感,提高他们理解社会的眼界,拓展他们认识人生的思维。
两年以后,听说正在建设中的白鹿原影视城拍摄电视剧《白鹿原》,我趁着五一假期去当了一回群众演员,不惧嗤笑,按要求剃了个光头。几年以前,电影《白鹿原》上映,远远未能表现原著磅礴的格局和雄沉的内涵。我们读者普遍寄希望于电视剧版本,希望拍出史诗巨制的浑厚与博大。
也就在电视剧将要上映的前夕,陈忠实先生因舌癌去世。我专程从县城赶到省城建国路的作协大院,跟着人流进去鞠躬,送一程心中敬爱的作家。
当天的《西安晚报》印着陈老的巨幅照片,还有一篇感人至深的专题报道,题目就让我过目难忘——《文学,是一碗强人吃的饭》。接着,三千余自发群众前往西安三兆殡仪馆送行,人群中不少手举《西安晚报》的照片,最为特别的是红柯老师手里擎着刊载《白鹿原》的那一期《当代》杂志。翻到这则新闻,我看到了惺惺相惜的友情和物伤其类的悲戚。没想到,半年以后,红柯老师竟也走了。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时常听到陕西文学扛鼎人物离去而导致断代的议论,也关注着陕西新一代作家的写作和成长,并对他们有着欣喜的期待。工作这几年,我忙于纷繁复杂的琐碎事务,心态浮躁,很少能专注地研究和写作一些什么,越来越觉得自己似乎并不适宜从事写作。
对我来说,也许从一开始就走偏了,阅读只是并且只能作为爱好存在。直到今年遇到了一点轻信他人造成的挫折,我重新思考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难道要把生命付诸杂事吗?面对白孝文中了鹿子霖设计而卖房卖地的噩耗,白嘉轩说——在咱原上活人,心上要能插得住刀子。想到了这,我就慢慢地从灰暗中走了出来,又恢复了热爱阅读和渴望写作的强烈兴趣。
当然了,我只是从陈先生写的《白鹿原》中汲取了精神力量,或许,这正是文学经典给予我们的题中之义。这同样也是我们为什么会一个接一个,一代接一代不断去阅读好书的重要理由。因此,我们每个人大概都会有自己和文学名著的故事,受到她们的滋润和濡养,就像温泉注入干涸的土地一样,熨帖着我们的生命记忆和整个灵魂。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教师征文挑战赛投稿邮箱为 nfzmread@126.com,欢迎进一步了解比赛规则:http://www.infzm.com/contents/206897)
--------
2021年4月,南方周末报社正式启动“阅读新火种”公益行动,将向全国2万名中学语文教师赠阅为期一年的《南方周末》纸质报纸,以及举办进中学校园、开展公益教师训练营等线下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