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神曲爆火:用传统曲艺抢占青年阵地,广佛未赢够
以文化内核雕琢城市模样。
责任编辑:戴春晨
编者按:
6月初,广佛两地疫情形势紧张,为鼓励市民做核酸检测,顺德本土音乐人将经典粤曲《荔枝颂》改编为短视频《验核酸》。
平易朴实的歌词、街坊式的喊话、叠加上视频中的核酸检测画面及亲近的岭南水乡场景,温情叙事引发了岭南文化圈的情感共鸣,增强了当地民众对广府文化的认同感,并成功推动“广式抗疫神曲”出圈。
话题“广式抗疫神曲验核酸”登上微博热搜,广东人面对疫情的乐观、独特的“广式”韵味在数十秒间悉数展现,提升了广府文化在大众圈层的讨论热度和美誉度,不经意间完成了岭南区域形象的一次有效传播,提供了区域形象传播范本。
“广式抗疫神曲”如何走红?有何经验可循?本期“唯一的城”为您解答。
“验核酸/筛查核酸攻坚战/新冠莫想去蔓延/记得/戴好口罩/赶快排队验核酸。”
经典粤曲《荔枝颂》改编的短视频《验核酸》近日在短视频平台大火,短短20小时内收获了32.6万次点击。话题“广式抗疫神曲验核酸”登上微博热搜榜,目前已获超1500万阅读量。据报道,有网友爆料自己的小区居委会正在循环播放该曲。
歌曲创作者——顺德戏剧曲艺家协会常务副主席兼秘书长翁永辉(“顺德辉哥”)接受采访时透露,这首神曲是顺德本土音乐人讨论核酸检测工作时突发奇想“玩一下”制作出来,歌曲“出圈”在他们意料之外。
自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暴发以来,国内外用音乐宣传防疫工作、歌颂抗疫成就并不少见,原创、改编兼有,这些歌曲都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慰藉人心、鼓舞士气,但像《验核酸》一样,动员致效并让粤曲大放异彩的歌曲却寥寥无几。
《验核酸》为何能走红网络,其背后有着怎样的传播逻辑?我们认为,这是当地将城市代表符号与现实热点事件衔接,在热闹中将传统文化落地,触动本地民众产生共鸣,继而辐散,最终成功出圈,从而提升了大众对广府文化的印象和美誉度。
走红逻辑:恰逢其时+岭南符号落地+情感共鸣
对年轻人来说,提到顺德,味蕾似乎总是先行于大脑对城市的具象联想。“食在广州,厨出凤城(顺德别称)”,双皮奶、姜撞奶和陈村粉挑动着年轻人的舌尖,美食与“顺德印象”紧密缠绕。相较之下,另一个深深植根于顺德文化基因的城市符号——曲艺,老年人喜闻乐见,在年轻人心中却似雁过无痕。
作为粤曲和粤剧的主要发源地之一,顺德被称为“中国曲艺之乡”。“广式抗疫神曲”《验核酸》便改编自顺德当地人耳熟能详的传统粤曲《荔枝颂》。
从此次抗疫神曲走红网络的传播链条来看,短视频最初发布在创作者翁永辉的个人视频号上,在私域流量中发酵,继而“刷屏”广东人的朋友圈。随后,该神曲在岭南文化圈中形成热点,经人民日报、新华社、央广网、南方都市报等媒体的报道,突破圈层限制外溢,在二次传播的扩散下大火。
私域流量是这条传播链的起点。虽然是抗疫工作宣传作品,但这次的传播主体并非政府,而是三两个顺德音乐人,受制于此却也受益于此。
短视频以顺德城市俯瞰画面开场,中间穿插顺德城区市民检测核酸的繁忙场景,最后以古榕、小桥、石板路、府第等岭南水乡特色景观为背景,创作者翁永辉置身其中,头戴大草帽,手拿报纸“伪装”的“大声公”,用粤语呼喊街坊验核酸作为结尾。
抛弃掉宣传式的宏大话语,有生活、有烟火、有细节的个体叙事消解了与受众间的距离。
我们认为,如今,城市形象传播正由政府规模化广场式宣传逐渐向个体化场景式渗透。在这样的趋势中,去宏大叙事的分享更加真实与鲜活,也更具感染力和号召力。
消除距离、接触受众是抗疫神曲走近广东人的第一步,作品中的文化共振、情感共鸣则是刷屏岭南文化圈的引爆点。
作为“中国曲艺之乡”,粤剧在顺德乃至整个广东都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荔枝颂》在顺德可谓是“脍炙人口、耳熟能详”。
脱胎于其中的《验核酸》自带“广式”基因,叠加上视频画面中呈现的核酸检测画面及亲近的岭南水乡场景,这条短视频引爆岭南文化圈不足为奇。
至于最终达到破圈效果,走红网络,一方面得益于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传统媒体的报道引流,另一方面则是该视频在形式和内容上与热点事件的衔接。
与精心制作的原曲不同,这首改编曲来源于灵感闪现,属于无意造就。32秒画面、30字歌词,构成了这条短视频的全部,而这一特点正与碎片化的后现代景观完美契合。
据《中国美好生活大调查(2020-2021)》数据,2020年中国人每天多了24分钟休闲时间,其中有38.28%的人在做手机娱乐,排在第一位的是刷短视频。新技术催生新传播形式,个体生活方式也在无形中被重塑。短平快的节奏,简单直接、通俗易懂的语言,“入乡随俗”的《验核酸》,拥有了大众圈层的入场券。
形式虽然碎片,但意义并不空洞。
短视频借鉴原曲卖荔枝姑娘推介荔枝的真切,用“记得戴好口罩,赶快排队验核酸”的街巷式呼喊鼓励验核酸,同时以前文所述的视频画面作为辅助。短短数十秒,广东人面对疫情的乐观、独特的“广式”韵味悉数展现,不经意间推动了岭南区域形象的一次有效传播。
修炼内功,“新瓶装新酒”
作为广东省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粤曲是广府传统文化的重要符号,有着“南国红豆”之称。
近年来,为保护传承粤剧曲艺,打造区域形象名片,广东省和珠三角各城市出台了一系列粤剧扶持政策。
2017年,广东省通过《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在人才培养、理论研究、场馆建设、展示展演、宣传推广等方面对粤剧的保护作了详细的规定。
2019年5月广州市政府制定了《广州市进一步振兴粤剧事业工作方案(2019—2021)》,通过了有关粤剧保护的7大工程和未来3年的15项重点保护工作,并明确2022年要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以广州为核心的中国粤剧文化中心。
2021年,中共顺德区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上提出要提升文化软实力,保护和传承好粤剧等传统文化,培养青年粤剧专业人才、爱好者,擦亮顺德的文化名片。之后,顺德成立顺德粤剧曲艺学院,通过专业教师授课和名家讲座的形式推动专业培训,培育更多的粤剧曲艺人才。
保护传承之外,走创新之路,让更多年轻一代喜欢,是粤剧曲艺等传统文化符号避免成为束之高阁的古董的必经之路。
据报道,在制作《验核酸》时,顺德戏剧曲艺家协会的音乐人们便用更现代的方法“玩”了一下,他们在其中采用了一些西洋乐器伴奏,让曲子更加激昂、有感染力,传统粤曲在古今中外元素的交融中焕发了新的生机。
“广式抗疫神曲”走红前,对粤剧粤曲的改编早已有之。
2018年广州粤剧院拍摄了粤剧电影《花月影》,该电影以2002年创作的同名大型古装粤剧为蓝本,被专家誉为“粤剧在社会转型期的代表作”。
2021年5月20日,中国首部4K全景声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公映。电影取材于《白蛇传》,是第一部将现代特效和戏曲糅合在一起的电影,被行内人誉为“将中国戏曲电影带入大片时代”。
猫眼专业版统计数据显示,截至6月15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已累计超过1640万元票房,超越花鼓戏电影《李三娘》的1382.62万元,成功登顶中国影史的戏曲电影票房榜榜首。
另外,电影受众画像显示,对影片感兴趣的观众中,超过50%的观众年龄在30岁以下。融合流行元素,传统粤剧开始俘获年轻人的心。
为延续《验核酸》的大热,趁势传播粤曲文化,广佛地区抓住时机、迅速反应,推出了一系列符合当下防疫宣传热点的作品。
6月8日,顺德戏剧曲艺家协会与广州相关单位合作改编的粤曲《沧海一声笑》发布,用诙谐接地气的口吻普及有效防疫的“六个要”;6月10日,广东粤剧院推出《抗疫有我哋》,通过粤剧特色唱段、念白与本土耳熟能详的童谣《落雨大》和粤语说唱形式相结合分享防疫抗疫知识。
文化是一座城市最好的名片。让从历史深处走来的文化继续神采飞扬地活在当下、走向未来,是打造城市专属名片的关键。保持创新意识,定位时代热点,“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在情感共鸣的文化内核上雕琢城市模样,这样的形象唯一且鲜活。
参考资料:
1.任孟山.城市形象传播:从规模性宣传到渗透式传播[J].青年记者,2021(05):4.
2.《抗疫知识rap出来!快来听听这首粤歌说唱》
https://news.ycwb.com/2021-06/10/content_40069330.htm
3.佛山改编粤曲《验核酸》爆红网络,央媒也点赞!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3021054
4.《白蛇传·情》:粤剧戏曲也能做电影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3062154
5.粤剧改编电影成潮流带观众走进戏曲繁花深处
http://www.huaxia.com/zhwh/whxx/2018/03/5688524.html
6.电影《白蛇传·情》举行首映礼粤剧成功“出圈”
https://new.qq.com/rain/a/20210521A066AI00
网络编辑:郭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