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被好莱坞洗白的反派,还算什么反派
洗白反派不可怕,理所当然才可怕。
责任编辑:王卓娇
好莱坞的反派们,越来越不务正业。
相比于前辈们专心致志地搞破坏,近些年的反派们,却越发热衷于洗白自己。
比如《速度与激情9》里的大嘴巴约翰·塞纳,从他在影片开始、打劫成功后对着范·迪塞尔狡黠一笑,熟悉这个系列套路的观众就能猜到结尾:所有相杀,到最后都会变成相爱的。毕竟“Wearefamily”(我们是一家人)嘛。
更直接的洗白,还有石头姐顶着阴阳头出镜的《黑白魔女库伊拉》。在之前的故事里,皮草女王库伊拉还是个跟狗斗智斗勇的杀狗恶女,而在这次的新版里,却是个负弑母之恨、需要从底层一步步逆袭,然后战胜大反派的励志女斗士。粉丝能在这个系列里找到的熟悉感觉,也只剩下“狗像主人”“扒了狗皮做大衣”这些其实索然无味的怀旧梗。
为什么主创们热衷于洗白反派?
简要概括就是:正面角色都太正确,以至于太无聊了。
这些正面角色,正确到了什么程度?且不说他们要在各种主义、运动、思潮的夹缝里摸爬滚打、小心求生,就连他们的脸型,都越来越接近同一个模样:正方形。而且他们的血统越来越纯正,骨子里的成分也越来越单一:热爱生活、拯救世界,完事儿后还可以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或许直接这么说,多少会让人觉着突兀。那不妨趁机反观近些年在全球范围内,那些我们能够接触到的商业大制作,回想一下这些故事里的正面角色们,是不是大部分都在沿袭这个套路,千篇一律、千人同面,就像超人,就像美国队长,就像擎天柱、霸王龙和大猩猩金刚。
当一个角色身上干净只有一种光环,那他就失去了能被接近的人情味,越是接触越是觉着味同嚼蜡——这样的设定发展下去,影视作品越容易失去看头。
怎么办?
深挖反派呀!
一个电影好不好看,关键在于反派够不够出彩。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就是为了凸显正面角色的“伟光正”和“高大全”——反派越是恶贯满盈,正面角色越是光辉灿烂。
也就是说,电影好不好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反派是否能让人足够信服。
传统且经典的操作模式是,主创们往往会站在反派的立场上,看待和理解世界,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迅速拉近反派与观众之间的距离——具体的操作办法,就是给他们追加一条合理的故事线,低级一些的可以是命运多舛的身世(比如《黑白魔女库伊拉》的库伊拉),高级一些的就是对这个生病的社会有着独特的认知和偏执(比如《黑暗骑士》里的小丑),这些虽不至于赋予其作恶以合理性,但最起码能给观众一种“卿本佳人,奈何做贼”的唏嘘和同情。
情感上的同情,和理性上的暧昧,更容易成就经典的反派角色。
比如华金·菲尼克斯的《小丑》,原著设定里性格乖张乖戾的“小丑”亚瑟·弗莱克,在这里成了不被理解和接纳的社会边缘人——最开始,他像你我一样,有着向往健康的身心,期盼稳定的工作和烂漫的爱情。但无论他如何努力,内在的精神缺陷,和外在的社会环境,都一步步地把他排斥在正常的社会关系之外,甚至对其暴力以待。
昂扬向上的理想,和抵制、排斥甚至打压的现实,像夹板一样挤压在亚瑟身上,最终导致他向虐待他的人复仇,完成“黑化”,成为我们最为熟悉的超级反派之一。
当反派有了作恶的理由,也就有了被宽恕的借口。
但近些年的影视创作,显然开始尝试突破传统模式,试图用一种颠覆惯性思维的套路,来重写传统意识里的反派角色,比如2013年的《冰雪奇缘》,把王子写成了坏蛋;2014年的《沉睡魔咒》,把魔女塑造成了一个蒙受不白之冤的母亲,等等。
在这些颠覆传统反派形象的角色里,不得不提的是2012年的《无敌破坏王》——它是让反派用反派的行为,来成就善行的经典标杆,鼓舞了更多的创作者沿着这条路前行,此后的《毒液》系列、《速度与激情7、8、9》,以及《死侍》系列,都是沿着这个方向在努力。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反派都被洗白了,谁来负责搞乱这个世界?
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是:塑造新反派。
也就是说:正面角色的假想敌,比以前更多、也更刁钻了。
这让创作掉进了黑洞里:为了填补反派角色被洗白的亏空,要制造更多的反派进来。
有点像撒谎:当你撒下一个谎言的时候,背后会有一百个谎言,正在等着看你笑话!
倘若你没为新的反派、新的谎言寻求到更合理的借口,那先前被洗白的反派,就面临着蹈空的危险——正面角色之所以成立,就是因为他要踩在反派的尸体上,如果反派没办法说服观众,那正面角色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和价值。
这就是为什么同样洗白反派,同样说服度极其不可信,但《黑白魔女库伊拉》仍然比《速度与激情9》要可信的多的原因:在编剧笔下,库伊拉忍辱负重要报仇的对象,居然是自己的血亲生母。
相比较来说,这个设定让库伊拉有了更复杂的情感层次。
但《速度与激情9》里的约翰·塞纳就不同了,编剧对他洗白过程的处理,就像是儿戏:他被自己的阵营莫名其妙的放弃了,同时稀里糊涂地得知了父亲的真相,并感受到了来自兄长的亲情召唤……他开着车冲向敌人那一刻,作为观众的我,真切感受到了什么叫“头脑简单、四肢发达”。
不过这并不是《速度与激情》第一次玩儿强行洗白,也不是要说杰森·斯坦森在这个系列里的洗白行为。而是要说,提及“强行洗白”,《速度与激情》可能是好莱坞最典型的案例——要知道,当年保罗·沃克拉着一帮人要拍《速度与激情》的初衷,是要讲述改装车和地下车手与盗匪的街头故事,但到了林诣彬手里,从第四部开始,这帮街头悍匪就成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特工了。
我们并不是反对洗白反派,而是反对主创们在洗白反派时,丝毫不考虑人物性格、故事逻辑时的理所当然与无所顾忌——说白了,我们要的是主创能尊重观众的智商,而不是试图用大忽悠一样的稚嫩伎俩蒙混过关。
如果做不到这一点,那就请让反派们术业有专攻地给正面角色制造混乱吧。
网络编辑:阿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