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绿色金融推动塑料污染治理
塑料是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但如今,从原料提取生产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到塑料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污染,塑料已对环境造成不可忽略的影响。
塑料无处不在,因其重量轻、成本低、耐用的特点,已成为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工业和民用材料之一。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共生产塑料8184万吨,已成为全球塑料生产和消费量最大的国家。同时线上经济的快速发展,让中国的快递业务呈现出井喷之势,但随之而来的一次性塑料包裝带来了环保难题,据《2019年中国快递行业市场分析》统计,仅在2018年中国的快递行业就消耗了245 亿个塑料袋和430 亿米的胶带。
塑料在给人们生活带来方便的同时,其从生产到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都对环境有着巨大的危害。英国皇家化学会指出,仅在2019 年,人类因为生产和处理石化基塑料(即基于化石原料生产出来的塑料),就向大气中排放了8.6 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200 座燃煤电厂的年排放量。预计到2050 年,塑料的碳足迹(即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两倍。
由于塑料的降解时间长达数十年,塑料垃圾的处理也成为重要课题,中国物资再生协会(CPRA)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仅有30%的塑料垃圾被回收利用,其余的或是被填埋(约占32%),或是被焚烧(约占31%)。
同时,区域性塑料等废弃物管理的问题不仅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影响,塑料还通过江河湖海的流动对其他地区乃至全球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此前世界自然基金会便向全球发出警告,每年约有1100 万吨塑料垃圾进入海洋,塑料已经渗透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寻求净塑解决方案
塑料污染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减少塑料影响的措施可分为彻底废弃不用、改进塑料产品和循环使用,虽然应对塑料污染问题的方法有多种,但背后往往存在复杂的利弊权衡。例如,据BBC统计,用可重复使用的材料去代替一次性塑料,需要多花费5倍的经济成本;而用生物原料代替化石原料来生产塑料,这会增加化肥的使用,进而带来环境的富营养化污染。
塑料问题的复杂性使得制定通用的应对策略变得困难,因此需要针对特定情况进行细致的评估,从而制定出符合市场规律的解决方案。2021年5月25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联合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发布《如何将塑料影响评估纳入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估体系——面向ESG数据和分析服务提供方的总结与指南》(以下简称研究报告)。
研究报告指出,ESG评价体系是社会责任投资的基础,也是绿色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将塑料影响纳入ESG评估体系中,推动金融机构、企业与ESG 数据和分析服务提供方共同重视塑料污染问题,利用市场化手段促进企业转型发展。
如今,ESG投资已成为资本市场应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议题的重要解决方案。摩根士丹利指出,2020年,美国ESG市场规模超17万亿美元(US SIF数据),加拿大ESG市场也超过3万亿美元(RIA数据),全球ESG基金规模突破1.26万亿美元。将ESG投资作为载体,可有效向投资者及公众传递塑料对经济、环境和社会的三重影响,反向推动塑料产业链关联企业披露ESG信息的主动性。
世界自然基金会净塑自然项目主任高兴指出:“早在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等七部委就联合印发了《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时至今日,我国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已逐步建立,这意味着我们应该乘势而为,确保塑料相关的信息能被更好地整合到企业财务和投资决策中。”
评估企业的塑料管理
中财大绿金院副院长施懿宸提出,现阶段中国ESG评估体系中暂未明确塑料相关指标的区分与评定,国内与塑料相关的指标未设独立类目,多被嵌入废弃物管理等其他类目下。
缺少准确而全面的评估体系,反而让一些企业趁机“漂绿”。2020年9月,来自欧洲的市场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企业的剧本 | 关于应对塑料危机的虚假解决方案》调研报告中提到,企业的承诺情况差异很大,有些公司无法拿出受过第三方验证的数据,并且始终未能完全实现自己的目标。例如,在1990年,可口可乐设定了一个目标,要开始销售用25%的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制成的瓶装汽水。然而三十年过去了,他们的瓶子仍然只含有10%的rPET。
为此,一是应强调塑料整个生命周期以及行业间的差异化在ESG评估时的重要性;二是设定本土化ESG指标与加权方案;三是因地制宜地拓宽ESG信息获取渠道,利用多样化的数据对企业ESG信息进行补充,进一步完善中国ESG发展及塑料相关指标评定,以解决与塑料信息披露相关的标准化缺失的问题,并全面实现对塑料废弃物的妥善管理。
图1. 塑料在整个价值链中的流动概况
联合行动,提高信息透明
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生态环境部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文件指出,到2025年,要建立塑料制品生产、流通、消费和回收处置等环节的管理制度,基本形成多元共治体系。建立塑料的管理和披露制度,需要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各利益相关方共同努力。
对企业而言,为减少和减缓塑料带来的负面影响,企业应做出承诺(设定可量化的时限目标),采取行动(着手减少对塑料的使用,提高重复使用率,开展回收再利用,支持在这些领域的研发行为),并向政策制定者、消费者和同行发出倡议。企业需要优先考虑抛弃一次性包装,转向循环模式,与此同时必须就其绩效和目标开诚布公地进行交流和披露。
对金融机构而言,则需要更认真地评估塑料问题的重要性,并投资能够很好地管理与塑料相关的风险的企业。他们还可以通过强调塑料的金融重要性来支持投资者,并就如何应对这一问题向被投资的企业提供建议。此外,他们可以支持金融服务提供商开发新产品,如基于塑料ESG 评级和塑料管理绩效的贷款产品。
最后,诸如监管机构之类的影响者将通过提供总体框架发挥关键作用。除了努力推进与ESG 披露相关的法规之外,这些影响者还可以对指标进行全球统一,增加透明度。各国政府、企业和非政府组织都在呼吁制定一项防止塑料污染的全球性公约,这项公约可以降低各类市场的操作复杂性,减少合规风险,促进更好的投资规划,简化报告程序,协调塑料价值链上各方的行动,最终为企业提供便利和支持。
图2. 可持续金融格局的三大参与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