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老大的中国式生存百度:搜不到的与索取到的

“现在百度的份额大,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中国的自主创新氛围太弱。我把希望寄托在现在8岁的小孩身上,希望他们再过十几年取代现在这些首富们。”

对于生长在这片土壤的百度来说,这种对某种势力的“主动配合”并不适合配以简单的道德评判,不过,当“干预特长”由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它就似乎摇身一变,真的成了搜索引擎谋利的工具

11月13日,中国互联网协会在京召开了“搜索·未来”主题论坛,众商云集,独缺百度,有记者当时就感觉到了一股强大的暗涌。

11月15日、16日两天,央视“新闻30分”栏目以《记者调查:虚假信息借网传播 百度竞价排名遭质疑》、《记者调查:搜索引擎竞价排名能否让人公平获取信息》为题,先后对百度竞价排名商业模式进行了报道。国家电视台点燃了引线,社会各界对百度的炮轰开始不绝于耳。11月18日,当地时间周一,百度股价在纳斯达克收盘大跌44.8美元,跌幅达25.04%。周二夜晚,百度创始人、总裁李彦宏向百度所有员工发出了一封公开信,称自己“十分难过”,“要深刻反思”,这位永远拿“百度离破产只有30天”来激励自己的年轻富豪,也许真的迎来了人生最为艰难的时刻。

3年前,正是百度上市最风光的时候,有人讨论该如何解读百度:是贴上“技术、创新、奇迹”的标签,还是“在中国这块土壤上做了符合中国特色的事情”?抑或是两者兼有?本刊截取了百度近9年发展轨迹中的几个关键节点,希望能给出粗浅的回答。

搜索标准的嬗变

2000年5月,百度喝到了第一口奶——由《互联网周刊》网络部脱胎而来的硅谷动力,以每年8万美元的价格购买了它的搜索引擎服务——考虑到即将到来的互联网寒冬,这口奶堪称营养而安全。

据说,硅谷动力的创始人也曾比较过国外的搜索引擎,但发现百度的技术并不弱——尽管它刚成立5个月不到。8年以后,时任硅谷动力总裁沈维对本刊记者说:“对不起,李彦宏是我的朋友,我不想(对百度竞价排名事件)发表看法。”

那时百度只是一个向大网站卖技术的初创企业,蜗居在北大资源宾馆4楼的两个房间里——这里可以享用北大的校园网,一心要做幕后英雄,连打出的口号都是“Behind your e-success”。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先例是美国的Inktomi,这个印第安神话中的“蜘蛛魔法师”在网络泡沫破灭前,为100多个大网站提供搜索技术,来自大网站的每一次搜索,都在给它增加财富。

后来的书写者,提到百度为硅谷动力提供服务的第一分钟,颇有些“时间开始了”的意味:“第一个关键词出来了……随后一条……那个日志哗哗地越滚越快,很快形成滚屏。”那天,来自硅谷动力的头两个搜索请求,分别是“张朝阳”和“成人图片”。

好景不长。从2000年到200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老黄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