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藏语版《哈姆雷特》是送给拉萨的礼物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13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邢人俨
1982年,濮存昕第一次现场观摩藏语版《罗密欧与朱丽叶》,演员来自上海戏剧学院藏族表演班。当时,他是29岁的空政话剧团演员。
“彪悍得很,两个家族决斗,看得热血沸腾,(当时)就觉得藏族演员那种气质不一般。”
近四十年后,作为中国出演莎士比亚戏剧最多的男演员之一,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席濮存昕首次以总导演的身份,为上戏2017级藏族表演班的学生执导毕业大戏,同样选择了莎翁经典戏剧,只是剧本换成了《哈姆雷特》。
2021年5月7日,普通话版、藏语版《哈姆雷特》在上戏实验剧场公演,持续一周。
“这是一部我熟悉的戏,我演过,又觉得适合他们。一些台词我全背下来了,后来有人说你是一个脱本导演,就是我不用再看本了,他们演到哪我都清楚。”濮存昕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其实,我不只演过哈姆雷特,别的台词我都熟,导起来比较好一点,不太文案性。”
在话剧舞台上,濮存昕至少演过五次莎剧,三次主演《哈姆雷特》:1990年首演,1995年赴日本东京展演,2010年再次复演,导演都是林兆华。最近的一次是2018年,他和李六乙导演合作,在新版《哈姆雷特》中扮演国王。
2018年,当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找到濮存昕谈合作时,一切看起来似乎水到渠成。“其实没那么简单,”黄昌勇说,“濮老师太忙了,兼任的社会职务也多,为了请他出山,我是三顾茅庐。”
上戏正在探索实施艺术人才“柔性聘用模式”,名为“PT计划”。“就是Part Time,非全日制。”黄昌勇解释,学校通过调研发现,耶鲁大学戏剧学院、英国皇家戏剧学院、俄罗斯国立舞台艺术学院等世界一流艺术院校的师资构成都包括一大批高水平的兼职教授和知名艺术家,上戏也想借鉴这种模式。
“濮老师现在就是我们的特聘教授、驻校艺术家。”黄昌勇说。
《哈姆雷特》由此成为驻校艺术家濮存昕执导的第一部公演话剧。
莎士比亚全集,目前有四种经典中文译本,译者分别是朱生豪、梁实秋、方平和辜正坤。不过,濮存昕还是选择了林兆华戏剧工作室1990年的《哈姆雷特》演出版本,包括舞台设计、剧本结构和台词等等,他还对部分情节进行了改编。
濮存昕曾经去过西藏两次,都是参加慰问活动。第一次到藏区是在甘南拍一部武打电影,有次拍完戏和一些参演的藏民拿着火把唱着歌,一路骑马回到驻地。“当时特别开心,我们在城市里面享受不到那种单纯。”
初次和藏族表演班的学生接触,濮存昕发现,这些孩子有些不一样的特质,虽然没有任何表演基础,几乎不认识任何明星,甚至不知舞台表演为何物,却在一些日常的生活表演过程中展示出了“天赋”。“平时看不出来,小声小气地说话,见谁都躲在后面,演出的时候怎么能这样,好厉害!”
2021年是西藏自治区和平解放70周年。上戏自1959年招收首届藏族班以来,迄今已经开办了六届藏族表演班和三届舞美班。
“藏语版的《哈姆雷特》,是我送给拉萨的一个礼物。”濮存昕说。
“看他们表演生活,把我给惊着了”
南方周末:你的演出很多,可是作为这次普通话版、藏语版《哈姆雷特》的总导演,你已经在上海驻留一个多月了,是什么吸引你花这么多时间和精力排这部戏?
濮存昕:不知道,就觉得藏族孩子,可以;另外,我想在表演专业上自己的总结已经有了,包括我出过的书,第二本书还得了传记文学奖(编者注:濮存昕自传《我知道光在哪里》获第四届中国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Bemay 校对: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