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的历史: 最重要特征是右衽,有被影响有被模仿

汉服本身可以是一个开放的系统,能够接受一些“他者”元素的参与。当然,这有一个先决条件,接受必须是主动接受,而不是被强制接受,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

(本文首发于2021年5月13日《南方周末》)

责任编辑:陈斌

2021年3月14日,身穿汉服的年轻女子在长江边上游玩。 (南方周末记者 翁洹/图)

笔者作为2004年就穿汉服的第一批“同袍”,对于汉服的历史沿革与定义一直都有所思考。汉服,当然不是指“汉朝的服装”,而是指产生于汉族,或历史上被汉族主动接受、加以改造和发扬的一系列服装的统称。

汉服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周易·系辞下》说“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汉服交领右衽、上衣下裳的特征雏形可能就出现在这个时期。当然,目前能看到最早关于服装形制的考古证据,主要是商代的人像,穿着袖子较小的交领右衽,也出现了上衣下裳和蔽膝,这些证据表明最迟至商代,汉服最重要的特征已经出现了。

到东周时期,除了上衣下裳之外,还出现了上下连为一体的深衣,《论语》中孔子穿的“非帷裳,必杀之”,就是比帷裳更为修长的深衣。孔子说“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就是因为管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立即登录

网络编辑:阿柴

欢迎分享、点赞与留言。本作品的版权为南方周末或相关著作权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即为侵权。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