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艺术家” | 博伊斯诞辰100周年
“我认为人类创造力的第一个产物是思想,因此思想本身就是雕塑,思想影响世界。”
在封闭的画廊内,博伊斯在自己头上涂满蜂蜜并贴上金箔,左脚踩着毛毡,右脚绑上铁板,怀里抱着一只死去的兔子在房内踱步,并对其喃喃自语。整个行为表演持续了3小时。
责任编辑:雨僧
“对许多人来说,艺术意味着随意的自由,‘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但如果什么都不发生,艺术又有什么意义?所以,每当有人问我是不是艺术家,我就说:噢,别废话了!我不是来装饰这些肮脏腐朽恶臭的系统的,我根本不是艺术家,除非我们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这样我才相信,但只有那时。”
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大概是他所处时代最疯狂的艺术家了。他是20世纪下半叶最激进、最具影响力的行为艺术家,也是国际艺术领域最具争议的人物。
赞誉者称他是继达·芬奇之后最伟大的艺术家,他开创了艺术史的新纪元(1990年英国艺术杂志《现代画家》以“世界的巫师”为题,论述人类历史上两位最重要的艺术家达·芬奇和博伊斯的共同特征);批评者则认为博伊斯不过是一个徒有虚名、招摇撞骗的江湖术士。然而,无论如何,博伊斯早已成为一个Logo,他在当代艺术发展中的历史地位毋庸置疑。《资本》杂志曾把博伊斯列为国际艺术市场的头号人物,并把安迪·沃霍尔和罗伯特·劳申伯格从高位上挤了下来。
这个在公开场合戴着毛毡帽、不苟言笑的德国人于1986年去世,但在出生100年后的今天,博伊斯似乎仍在世界范围内产生着持续的影响力,并且不局限于艺术领域。“我认为人类创造力的第一个产物是思想,因此思想本身就是雕塑,思想影响世界。”某次访谈中,博伊斯表明了自己的多重身份:不仅是一个艺术家,也是一个社会活动家。他所实践的“艺术介入社会”,拆解并重组了当代艺术系统:艺术家要进行“社会雕塑”,使人类社会转变为一件完美的艺术作品。博伊斯对艺术、政治以及社会构建极具想象力,他的艺术思想体现了20世纪以来西方学界对于自身社会、文化发展模式,尤其是对现代社会工具理性的深刻反思。博伊斯通过不知疲倦地创作、教学、演讲,为后人留下大量文献资料,这些都可以看作是他对“扩展的艺术”观念的实践。“我从没说过每个人都是诗人、画家、雕塑家,当我说每个人都是艺术家时指的是社会艺术:一种新艺术出现,每个人不仅能够参与,而且必须参与。”
向死兔解释绘画,与野狼操练相处1921年5月12日,博伊斯生于德国港口城市克雷费尔德(Krefeld),童年时光几乎都在靠近荷兰边境的一个中世纪小镇克莱韦(Kleve)度过。父母都是小业主,经营一家乳业厂。“父母宁愿我留在克莱韦的植物油脂厂工作,因为这是找份好工作最简单的方法,就和做公务员的待遇一样,他们都觉得,这孩子以后能干什么呢?”
据博伊斯传记作家雷阿·通格斯-施特林嘉里斯(Rhea Thönges-Stringaris)回忆:“博伊斯说他觉得自己像个陌生人,在家中没有感受到温暖,甚至对母亲也没有,他们是纯粹务实的关系。但他内心深处的感受却是另一回事,父母忽视他,让他自作主张,但他并不感到伤心,却为此感到骄傲,这已说明了他是怎样一个人。这些经历通常被视作童年爱的缺失,但对博伊
登录后获取更多权限
网络编辑:梁淑怡